三权分立成绝唱?特朗普公开质问最高法院,声称总统可以推翻司法判决

4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抛出一句震撼政坛的话:“如果最高法院可以推翻行政部门的决定,那是否意味着行政部门也可以推翻最高法院的裁决?毕竟它们是‘平等的部门’。”

这不是一时失言,更像是蓄谋已久的制度挑衅。在美式宪政结构中,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并立,互相制衡,是权力运作的基本共识。但如今,特朗普不仅质疑这种机制是否“公平”,还公然提出“对等推翻”的构想,等于将行政权与司法权置于对峙轨道,要求白宫获得“对最高法院裁决的否决权”。

他不是不懂制度,而是决定不再尊重制度。

马歇尔的锤音:一纸判例撑起宪政大厦

时间回到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奠定了美国司法制度的灵魂。时任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在那场著名判决中首次确立了“司法审查权”——联邦法院有权宣布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违宪。自此,美国三权分立的格局正式成型,而司法权的独立性,也成为压制总统越权的最后防线。

这个制度从未动摇过,即便在内战、冷战、水门事件等国家危机时期,也没人敢碰。今天,特朗普却用一句“平等部门”将其置于火药桶上,试图颠覆这个支撑美国宪政200余年的核心原则。

从妥协者到操盘手:特朗普的制度战争

特朗普对制度的攻击不是一时兴起。

从他第二任期上台以来,几乎每一次重大政策受挫,都是因为联邦法院出手叫停。从要求冻结移民庇护政策到重启对气候技术企业的联邦审查,他几乎在每个回合都撞上司法的“红线”。

而如今,他不再满足于和法官打游击,而是打算重写游戏规则。他在言语中注入了危险的逻辑毒素:如果法院能否定总统命令,那凭什么总统不能否定法院裁决?

这不是权力争议,这是制度滑坡的前奏。

合法性之争:总统能否“废裁判”?

特朗普这番话抛出时机极为微妙。过去几个月,他本人正陷入多起司法调查——包括家族企业涉嫌虚假报税、竞选资金滥用、妨碍司法等指控。联邦法院对他的司法追责步步紧逼,而他则选择用“合法性反问”反咬一口:既然法院可以否定总统行为,那法院的正当性又从何而来?

但问题在于,美国宪法从未赋予总统“推翻司法”的权限。行政命令只是总统的行政工具,而司法裁决则源自宪法本身。一旦允许白宫对法院裁决行使否决权,那将不再是“制衡”,而是“内战”。

特朗普的赌局:动的是制度,不是舆论

更令人警觉的是,这番“问题句式”背后隐藏着精准的话术操盘。他并不是在认真讨论制度细节,而是在借公众对“制度双标”的厌倦情绪,蓄意撕裂体制的合法性。他把法院塑造成建制派的保护伞,把自己包装成被制度“霸凌”的民意代言人。

当制度不再能赢得全民尊重,而“质问制度”反而变成政治红利时,这个国家离制度崩塌就只差一次“情绪胜利”。

特朗普深知,美国的裂缝不是从对手那里传来,而是从内部蔓延。他已经不满足于在法庭上赢,而是想让法庭本身失去“输赢”的意义。

写在羊皮纸上的规则,挡不住铁笔的刺痕

特朗普不是第一个对制度发难的总统,但他是第一个如此系统性挑战三权分立基础的人。他这次抛出的,不只是一个质问句,而是一次制度性地震的前兆。质疑司法权、反转合法性、制造“权力对等”幻象,他不是想问问题,而是想制造问题。

马歇尔当年的一纸判词,为美利坚构建了最稳固的制度基座。而今,特朗普却试图在那块碑石上刻下新的“总统修正章”。

他要的不是胜诉、不是赢得权力,而是动摇权力的边界。

美国立国249年,看似制度如墙,而特朗普不过用了两百字,就打开一扇通往废墟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