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连抓造船厂3名高管后,朝鲜再抓一条“大鱼”,中国装备成为关键
据环球网报道,2025年5月21日,朝鲜清津造船厂的5000吨级驱逐舰侧翻,当舰体在众目睽睽之下以30度角斜插进海水时,金正恩手中望远镜的轻微震颤被朝中社镜头精准捕捉。这位以铁腕著称的领导人当场将事故定性为“不尊重科学的犯罪行为”,这个充满火药味的表述,为随后五天内的连环抓捕埋下伏笔——清津造船厂厂长洪吉浩、总工程师姜正哲等3名高管被拘后,25日劳动党中央军需工业副部长李亨先成为目前落马的最高级别官员。
事故调查报告显示,这场价值数千万美元的灾难竟源于价值不过万元的润滑剂——船厂为节省成本采用动物油脂与石墨混合的19世纪配方,在5000吨级舰体压力下彻底失效,导致右舷200平方米外板扭曲变形。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朝鲜官方最初宣称的“船底破孔”被证明是误判,实际损伤仅是右舷刮擦和有限进水。这种技术误判与政治追责的强烈反差,暴露出朝鲜军工体系在跨越式发展中的结构性缺陷:他们将俄制22350型护卫舰5年建造周期压缩至14个月,焊接误差超国际标准3倍,最终在滑轨液压系统这个看似简单的环节轰然崩塌。
金正恩设定的6月修复期限,正在将这场技术事故转化为政治耐力测试。商业卫星图像显示侧翻舰体与船台接触部有明显凹陷,美国智库警告强行扶正或致结构性损伤。但朝鲜调查组仍坚持“15天修复论”,这种近乎魔幻的现实主义背后,是平壤对即将召开的劳动党八届十二中全会的政治考量。值得注意的是,朝方特别强调中国制造的水泵系统在抽排1.2万吨进水中的关键作用,这暗示着在自力更生口号与实际需求间,朝鲜正做出微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