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没干成的事换川普能行吗?好大喜功的“金色穹顶”必然烂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装甲铲史官 Author 装甲铲史官

请关注我们的备用号,以防失联!

作者:Walker

编辑:海鹫

编者按:相信很多七零后、八零后的军迷朋友对于冷战后期美国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一定颇有印象,在某些传统认知中,这项由里根总统提出的宏大防御计划是一场拖垮苏联的战略骗局,然而事实上美国人真的研究过那些现在看来依旧"天马行空"的战争构想,只是因为太过超前难以实现罢了。不过,在"什么都最懂"的川普眼中,里根干不成的事在他手里一定能成事,于是也就有了"金色穹顶"计划的出台,那么这项计划与多年前的"星球大战"计划有何关系?最终结局如何?本号资深作者Walker大人将为您解答这个问题。由于微信平台推送机制改变,为了能够与粉丝们如期相遇,恳请诸位给本号加注星标,不见不散,谢谢!

当地时间2025年5月20日下午,美国总统川普在白宫宣布,所谓的"金色穹顶"国家导弹防御系统(Golden Dome)正式启动研发,计划耗资1750亿美元,首批250亿美元的预算已经提交给国会,将在自己任期结束前,也就是三年后的2028年"全面投入使用"。

■当地时间2025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川普在白宫宣布"金色穹顶"国家导弹防御计划启动。注意背景墙上的画像正是提出"星球大战"计划的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

川普称:"这套系统一旦建成,不管导弹从世界上的什么地方发射,甚至从太空发射,也能拦截,我们将拥有迄今为止最强大的(导弹防御)系统。"其实Walker大人还应该帮他再加一句:"没有人比我更懂导弹防御"。

据前福克斯电视台主持人,国防部长皮特·赫格赛斯在白宫的发布会所言,"金色穹顶"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目标是"保护国土免受巡航导弹、弹道导弹、高超声速导弹、无人机等武器的袭击(无论其携带核弹头还是常规战斗部)"。

■美国国防情报局对目前及未来美国本土可能受到的导弹威胁的评估。

"金色穹顶"是什么?

根据已经公开的川普行政命令,"金色穹顶"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将至少包含以下八个组成部分:

1、使美国免受各类对手的弹道导弹、高超声速武器、先进巡航导弹以及其他下一代武器的空中打击;

2、加速部署跟踪弹道导弹和高超声速武器的空间传感器层;

3、开发和部署能够进行"助推段拦截"的太空拦截器;

4、部署底层和末段拦截能力;

5、开发和部署"扩散的战斗空间架构"托管层;

6、开发和部署在发射前和助推段拦截敌方导弹的能力;

7、开发和部署系统所需所有组件的安全供应链,并具备下一代安全和弹性能力;

8、开发和部署非动能拦截能力,作为动能拦截能力的补充。

■各种不同类型导弹的弹道形态示意图。它们互相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对于拦截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由此可见,川普的"金色穹顶"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重点在于所谓的"助推段拦截",即在敌方洲际弹道导弹尚未发射或刚刚发射的助推上升阶段就进行拦截,以及为达成此目的所需要的"太空拦截器"。

在洲际弹道导弹的上升段就对其进行拦截,美国早就想这么干了。一方面对于运载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来说,如果在其飞临头顶时才进行拦截,则己方很可能仍然无法避免核爆炸或至少是核泄漏所带来的危害。如果在飞行中段进行拦截,则会面临现代分导式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可能已经释放分弹头和诱饵的难题,极大地增加拦截难度,降低拦截效率。

■美国现有的本土及全球导弹防御体系架构示意图。

另一方面,洲际弹道导弹在发射点火升空的助推上升段会产生明亮的尾焰以及大量烟尘,各种信号特征明显,非常容易被发现和跟踪,且导弹在这个阶段飞行速度最慢,也是最脆弱、最容易受到攻击的阶段。当然,洲际弹道导弹的助推上升段持续时间很短暂,拦截窗口稍纵即逝。

综合以上考虑,只有把拦截放在助推段,既简单又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些问题,并且让对手去承受核弹头洲际弹道导弹在己方境内或头顶爆炸的后果,实可谓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最佳方式。

■洲际弹道导弹在发射时速度慢且会产生大量明显信号特征,此时是它最脆弱的阶段,但持续时间很短。

想法是不错,但要想实现它,开发"太空拦截器"从太空的轨道上进行拦截可能是唯一可行的方式。因为即便是以美国的能力,也不可能将自己的传统陆基或海基拦截系统部署到对手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设施附近,特别是幅员辽阔的中俄,更遑论潜伏于大洋深处、行踪诡秘的洲际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们了。只有来自于太空的打击,才能在任何时间及任何地点可靠地实施助推段拦截。

里根不行

此次川普官宣启动"金色穹顶"计划,是他连续宣布美国空军六代机F-47、所谓双发F-35改进版F-55等重大军事项目之后的又一个"大手笔"。但"金色穹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只不过是里根总统在上世纪80年代所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俗称"星球大战"计划)的后续和翻版而已。

■2025年3月21日,美国总统川普在白宫推出美国空军六代机F-47。有关详情可参考本号历史文章《定名F-47!美国空军六代机NGAD花落波音,百年老厂赢得背水一战》。

里根都没干成的事,现在换成川普能行吗?Walker大人现在就可以告诉你,"金色穹顶"必然会像川普其他那些好大喜功的所谓"大项目"一样,陷入烂尾的境地。毕竟"世界上最懂导弹防御"的川皇,一开始连它到底是什么都没搞清楚,把它称作"铁穹"。可是以色列那个主要用来拦截真主党和哈马斯土炮火箭弹的廉价防空系统,怎么能和伟大川皇构想的高端防御系统相提并论呢?正式发布时美国国防部只好把"铁"升级为"金"了事。

"铁"也好,"金"也罢,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不能如川普所说,在三年后"全面投入使用"?答案当然是"不可能"。只要对里根"星球大战"计划的情况有所了解,我们就能预知"金色穹顶"的命运将会怎样。

我们知道,虽然核武器在发明之后变成了高悬在全人类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正是核武器的出现,反而使人类在二战结束之后到现在80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着整体上的脆弱和平,没有再爆发波及全球的大战,其核心原因在于拥核国家之间"相互保证摧毁"原则所导致的微妙战略平衡。

■1945年7月16日凌晨5时29分45秒,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白沙试验场进行了名为"三位一体"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核爆炸试验。

在这个原则之下,无论哪一方先发动核战争,其结果都是双方一起毁灭,核大战不会有胜利者,所以在广岛和长崎之后,到目前为止再也没有人敢于把核武器投入真实的战争。

然而"相互保证摧毁"只是一种脆弱的平衡,自从纳粹德国在二战末期推出的V-2飞弹把人类送入太空时代以后,美苏就开始了对于弹道导弹防御的研究。1979年,美国共和党政客罗纳德·里根访问了北美防空司令部夏延山综合指挥控制中心,他在那里了解到尽管美国拥有遍布全球甚至是太空的大规模探测和跟踪系统,但却无法阻止对手发动的攻击。这次访问给里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3年3月23日,里根总统发表全国讲话,公开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1983年3月23日,已经当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的罗纳德·里根在一次全国电视讲话中宣布了"战略防御计划",也就是后来被戏称为"星球大战"计划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在讲话中里根说:"我呼吁我国的科学界,那些为我们带来核武器的人,将他们的杰出才能用于人类和世界和平的事业,为我们提供使这些核武器失效和过时的手段。"

■美国总统里根所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俗称"星球大战"计划)徽标。

曾经当过演员的里根很会说话,在高大上的幌子之下,他的"星球大战"计划实际上是要破坏"相互保证摧毁"原则,使战略平衡的天平偏向美国。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当时的美国军方、科学界和军工产业界对弹道导弹防御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提出了多种方案。

在陆基拦截领域,由于担心对核弹头的爆炸拦截可能造成核武器被引爆,美国陆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采用动能碰撞的方式对来袭的弹道导弹进行拦截。首次在大气层外对模拟弹道导弹弹头成功进行直接碰撞拦截的系统被称为"制导叠加实验",它使用配备红外导引头和姿态调整系统的动能拦截器。进入太空后,动能拦截器将展开一个直径4米的类似伞骨折叠结构,以增大其有效拦截面积。美国国防部宣布该系统于1984年6月10日进行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试验获得成功,在超过160千米的高度上拦截了飞行速度约为6.1千米/秒的"民兵"洲际弹道导弹靶弹。相关技术后来成为"萨德"防空系统和美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的基础。

■所谓"制导叠加实验"的动能拦截器撑开的伞骨结构。

除此之外,美国陆军还开发了所谓的"增程拦截弹"项目。它同样是一种直接碰撞杀伤技术,要求在大气层内实现小型主动雷达制导拦截器对弹道导弹的拦截。1987年,其技术原型在白沙导弹靶场直接击中了一枚飞行中的MGM-52"长矛"导弹靶弹。该项目后来发展成为MIM-104"爱国者"地面防空导弹系统的PAC-3型拦截弹。

■"增程拦截弹"在美国白沙导弹靶场进行试射。

在定向能武器领域,"星球大战"计划最初关注的是通过核爆激发的X射线激光器。即围绕核弹周围放置多个激光激发装置,通过一次核爆向多个方向聚焦射出X射线激光,从而同时摧毁多枚洲际弹道导弹。但这个设想并未获得实验上的成功,X射线激光后来被用于生物体3D全息成像、乳腺癌早期检测以及先进材料和粒子物理研究。

■由核爆激发的X射线激光同时摧毁3个目标的艺术想象图。

著名的YAL-1机载激光武器项目于1996年启动,2001年该项目被移交给美国导弹防御局,并转为正式的采购项目。这个项目的开发由一个承包商团队完成:波音公司和太空与安全公司提供飞机、项目管理及系统集成,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提供系统使用的化学氧碘激光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机头炮塔和火控系统。整套系统在一架波音747-400F飞机头部安装了一个巨大的激光炮塔,货舱内装有一系列越野车大小的化学试剂罐,储存有足够发射20次兆瓦级激光的化学物质,希望在敌国境内的弹道导弹刚刚发射时就将其摧毁。

尽管YAL-1在诞生时以其巨大的体型和看似惊人的兆瓦级激光发射功率,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实际上它从来没有达到过设计要求,并且耗资巨大,在测试过程中问题不断。2009年4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认为"这个项目在经济承受能力和技术方面存在重大问题,而且其设想的作战功用也非常值得怀疑"。

■美国空军YAL-1机载激光武器系统,专为在助推段拦截弹道导弹而生。

2011年12月,YAL-1项目被取消。2012年2月14日,它飞往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进入由美国空军第309航空航天维护和再生大队管理的"飞机坟场"。2014年9月,这架飞机在拆除所有可用部件之后宣告报废。

美国人还在"星球大战"计划之下研究了使用中性粒子束进行弹道导弹防御的可能性,以及在太空中对地面站所发射的激光进行反射和折射控制的天基中继镜,包括激光大气畸变和实时自适应补偿等方面的研究。相关技术后来在望远镜消除大气畸变方面得到了应用。

■由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绘制的"星球大战"计划太空粒子束导弹防御系统艺术概念图。

"星球大战"计划在定向能领域还研究了超高速电磁炮的技术,将其放置在太空用于拦截弹道导弹,但其面临两个主要的技术障碍:首先是发射导轨必须承受极高的能量,每次发射都会流过导轨的数十万安培强大电流,会使导轨表面快速腐蚀甚至是气化,导致其每次发射完之后都要更换导轨,基本变成了一种一次性武器。

■2008年1月31日,美国海军的实验性电磁炮发射3.2千克弹丸,初速达到2520米/秒,大约相当于7.4倍声速。

其次是射弹必须在发射瞬间承受超过10万G的加速度,这会产生极高的机械应力,以及以接近十倍声速穿过大气层时气动加热所产生的高温。如果在射弹中还要包含制导电子系统和动作控制机构,那么在这方面的要求就更加苛刻了。

在天基拦截领域,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洛厄尔·伍德于1986年11月构思了一种名为"辉煌卵石"的基于卫星的动能拦截系统。它实际上是艾森豪威尔总统时代由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所提出的"小鹿斑比"计划的升级版,设想使用西瓜大小、泪滴型的高速钨弹作为动能弹头,从轨道上向下方的弹道导弹发射进行拦截。该系统的设计允许其自主运行,无需外部系统提供引导,因此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节约成本。

■"辉煌卵石"系统的艺术想象图。

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要想实现这样的构想还是遇到了非常多的麻烦。天基系统的部署本身就很困难和繁琐,尽管"辉煌卵石"系统被认为是"星球大战"计划中最具实力的选择之一,但还是在1994年被取消。

其实早在1986年,也就是在里根总统公开宣布"星球大战"计划之后短短三年,很多原来看似很有希望的设想都在实际检验之下失败了。除了前面所说的X射线激光器,粒子束概念被证明基本上行不通,其他一些所谓的高技术概念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仅有普通天基激光器概念似乎在短期内还有发展前景,但要想达到弹道导弹防御的水平,其重量和体积将会变得不可承受。

受里根政府"星球大战"计划执行机构的委托,美国物理学会对当时所涉及的所有概念和系统都进行了评估,他们的结论是没有任何一个系统已经做好实际部署的准备。例如对于当时最热门的定向能武器概念,他们认为所有的候选系统都需要在输出功率和光束质量上提升两个(100倍)或更多的数量级,才有可能被认真考虑用于弹道导弹防御。"直到下个世纪,这些系统都无法被部署为反导系统。"

■"星球大战"计划的陆基/天基混合激光武器系统艺术概念图。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所面临的弹道导弹防御压力大为减轻,"星球大战"计划本身所面临的困难也使其在实际上难以操作。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将重点转向战区规模的陆基反导系统,"星球大战"计划执行机构被更名为"弹道导弹防御机构"。2002年,小布什政府又将其更名为"导弹防御局",这意味着里根时代的"星球大战"计划已经无疾而终。

川普行吗?

尽管如此,"星球大战"计划的影响并没有消失。现在川普政府所提出的"金色穹顶"计划,正是由"星球大战"计划中负责技术的国防部副部长迈克尔·D·格里芬打下基础。他在川普第一任期期间于2017年组建了美国太空发展局,长期以来一直倡导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后来鼓励并推动了对商业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开发的资助,最终催生出SpaceX这样的公司。如果没有这样的手段,想要大规模在太空中部署武器在经济上仍然是不可行的。

■迈克尔·D·格里芬是美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大力倡导者与实际资助者。

2019年由时任美国总统川普签署的《国防授权法案》,已经包含了更大规模导弹防御计划的部分内容,特别是太空探测与跟踪的部分,由美国太空发展局负责管理,属于美国新国防空间架构的一部分。

2025年1月27日,刚刚开始第二个任期的美国总统川普签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国国防部研究建设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也就是现在公布的"金色穹顶"计划。

说到这里,Walker大人已经基本上把"金色穹顶"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但为何要说它"必然烂尾"呢?

我们现在已经非常了解,极其自恋的川普必须活在聚光灯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色穹顶"这样的计划非常适合他的需要。川普政府现在提出"金色穹顶"的底气,无非就是SpaceX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已经成熟,并且经历了"星链"系统的实践检验,美国已经具备向太空大规模部署武器系统的技术能力和经济可行性。

■美国SpaceX公司的火箭回收技术发展至今已经相当成熟。

但"金色穹顶"的重点,也就是"助推段拦截"所必需的太空拦截器,可不只是运载火箭这一个环节。通过对"星球大战"计划的简单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当年所研究的那些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技术,包括基于卫星的动能拦截器、定向能武器和超高速电磁炮等至今仍然没有达到成熟可用的程度,也不可能在短短三年之后就突然出现了。

没有这些技术,所谓"助推段拦截"仍然只能是个美丽的梦想,Walker大人认为川普政府也不可能突破"星球大战"计划的涵盖范围而发现什么新的、尚未被前人所探索过的思路。这样的话,川普未来所面临的情况仍然与里根在1979年所看到的没有什么本质不同:低轨道卫星星座可以让美国更有效地监控洲际弹道导弹的踪迹,但还是缺乏必要的手段在助推段就对它们进行有效打击和拦截。

■时至今日,低轨道卫星星座极大地增强了对洲际弹道导弹的监视与跟踪能力,但要想进行有效拦截,特别是助推段拦截,则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更何况要想达到川普所说的国土防御效果,区区1750亿美元明显是不够的。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所测算的成本最高达到了5420亿美元,而根据以往美国大型国防项目的执行记录,可以预测哪怕是5420亿美元的数字也很可能是大大低估了"金色穹顶"未来的成本。

然而,这些对于川普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大项目能够让选民们看到他的"伟大",以及让支持他的利益集团们能够分到更大的蛋糕,这就足够了。君不见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已经成为竞争"金色穹顶"计划的有力领跑者,而他为了支持川普竞选所投入的资金也不过数亿美元而已,这绝对是一笔极其划算的买卖。

■"金色穹顶"防御系统架构想象图,这个笼罩美国的"金穹"不管能否实现,都将吞噬美国大量的金钱。

结语

同样不在川普考虑范围之内的,还有"金色穹顶"对国际政治和安全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如前所述,当前世界所维持的脆弱和平,是由"相互保证摧毁"原则所奠定的,那么旨在摧毁这个原则的"金色穹顶",是会让世界更加安全还是更加不安全呢?

■当年还是美国国会参议员的乔·拜登曾经激烈反对里根总统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

在这方面,前不久才卸任的前美国总统乔·拜登倒是看得挺清楚的。1986年,当时还是参议员的乔·拜登强烈反对里根总统的"星球大战"计划,在一次演讲中他说:

"星球大战"计划是对几十年来支撑美国安全的理念、联盟和军备控制协议的根本性攻击,而总统继续坚持该计划,是现代治国史上最鲁莽、最不负责任的行为之一。"

现在,这话恐怕也同样适用于川普。

作者有话说

"金色穹顶"虽然注定烂尾,但通过它对美国各方面技术的推动却不可忽视,其对国际政治和军事形势所带来的影响也值得深入研究。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了解对手的动向而空谈战争,那是必败无疑的。希望大家能通过"装甲铲史官"的文章而对世界军事动态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认真做事的公号应该得到朋友们的更大支持,如果您觉得文章质量不错,请不吝打赏,多谢了!

延伸阅读:

川普矿产协议深度解析:援乌变为贪"乌",泽连斯基为何不签?

万字长文:被FPV无人机痛扁的俄军,出了本不错的战术对抗手册

【战例研究】一场短兵相接的小规模战斗,却预示着陆战模式的彻底变革

【战例研究】恩格斯机场价值上亿美元导弹被连锅端背后的奥秘

【万字长文】战例研究:用数字揭示乌克兰防空体系的实际效能

商务合作请联系

成都战甲科技有限公司

冯老师:18611085496(微信同)

丛老师:13707821945(微信同)

装甲铲史官作者群像

Walker

煮酒论疆场,键盘谈兵忙。海陆空天网,英豪话弱强。自由自在假军迷一枚,喜爱技术推动的武器发展,关注地缘演变的大国博弈,痴迷两军对抗的军事谋略,探究战争背后的人性善恶。

原创不易,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