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Robotaxi、机器人、中国供应链与人才,调研特斯拉后,大摩给出了十点观察
特斯拉正全力加速机器人业务,大摩在调研后给出了十大观察。
据追风交易台,在摩根士丹利最新的研报中,其对特斯拉维持 " 增持 " 评级,给出 410 美元的目标价,较目前有约 17% 上行空间,并重申其为北美汽车行业首选股票。
本次研报基于摩根士丹利团队在旧金山湾区对特斯拉及其他自动化和机器人公司的考察,报告核心围绕特斯拉在 Robotaxi、机器人、供应链与人才以及超算方面的发展。以下是他们获得的十大关键洞察:
机器人项目:未来已来,但仍需时间
1. Austin 自动驾驶车队即将启动,但规模谨慎
奥斯汀的自动驾驶车队即将投入运营,但特斯拉采取谨慎态度,初始规模仅为 10 至 20 辆车。这将是一个仅限邀请的公开道路测试,配备大量远程操作人员以确保安全——正如特斯拉代表所说:" 我们不能搞砸 "。具体启动日期尚未确定,但准备工作已在进行中。
2. Optimus 人形机器人即将亮相
特斯拉投资关系负责人 Travis Axelrod 表示,公司希望在今年第四季度让更多投资者参观其小规模制造设施,这暗示可能在年底前举行 Optimus 机器人相关活动。
3. 无人机?可能性存在但优先级不高
特斯拉承认管理容量是公司面临的最大瓶颈之一。根据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观点,从自动驾驶汽车到自动机器人的技术飞跃,与从自动驾驶汽车到自动飞机 / 无人机的飞跃规模相当。虽然特斯拉不排除进军无人机领域的可能,但目前公司已有太多项目在进行。
成本控制、人才竞争与供应链本土化
4. 成本控制是关键
特斯拉将 Optimus 人形机器人的目标成本定为 20000 美元 / 台,而机器人出租车的目标成本为 30000 美元 / 台,后者是一个更重的设备。特斯拉强调:" 你不能把可扩展性与成本分开考虑 ",表明大规模生产对降低成本至关重要。
5. 生产扩张计划雄心勃勃
特斯拉计划最早在 2026 年中期开始商业化 Optimus。目前,帕洛阿尔托实验室每批次只能手工生产 " 十几个 " 机器人。弗里蒙特工厂二楼的生产线月产能将达 1000 台,第二代生产线目标是月产 10000 台,第三代生产线目标是月产 100,000 台。特斯拉计划到今年年底生产 " 数千台 "Optimus 机器人。
6. 家用机器人的普及仍需数年
特斯拉承认,智能和成本 " 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 才能释放人形机器人的真正潜力。Optimus 的神经网络比汽车的更大,因为它需要处理更多自由度和更开放式的任务。这意味着家庭使用的人形机器人可能还需要数年才能实现。
7. 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
随着创业公司的崛起,人才争夺战日益激烈。特斯拉承认人才市场 " 竞争异常激烈 "。此外,特斯拉还强调中国在应用科学和制造业拥有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认为 " 拥有大量成本效益高的技术工人是中国的巨大优势 "。
8. 美国本土生产面临挑战,中国掌控供应链
特斯拉指出,就核心新一代技术而言,中国控制着供应链,要在美国本土实现供应链的区域化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Dojo 超算与算力需求
9. Dojo 超级计算机仍有发展空间
特斯拉计划在 2026 年推出 D2 超级计算机,预计比 D1 更高效,比类似的英伟达解决方案更便宜,但在竞争力上仍无法与英伟达 " 一对一 " 对抗。到 2028 年推出的 D3 有望缩小与 ASIC 的性能差距。随着特斯拉考虑将计算能力提高 10 倍,获取更便宜的芯片可能成为重大突破。
10. 算力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
随着神经网络规模的扩大,特斯拉计算需求将会增加。在推理方面,下一代 AI5 将比目前的 AI4 多 10 倍以上的 TOPS(每秒万亿次操作),这表明特斯拉对计算能力的需求将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