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根毛发锁定真凶!淄博警方追凶39年破命案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2日讯一起发生在1986年的命案,最终在2025年春天迎来了正义的审判。1986年10月,淄博市博山区某单位值班室内,年轻女职工周某被人杀害,现场及附近没有监控,没有目击证人,以当时的技术手段来看,几乎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但是,39年来,办案民警没有放弃,凭借命案现场的464根毛发,最终锁定真凶。

时任淄博市公安局博山分局源泉派出所副所长石志友回忆,“接到报案以后,我一听是命案,接着就用派出所的电话通知了刑警队,让他们过去看现场,然后我就带着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迅速赶到了现场,到了之后我发现死的是一个年轻女性,现场比较混乱,我就立即采取措施把现场保护好。”

年轻女职工在单位值班室被杀害,一时间人心惶惶,淄博市、区两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调派精干力量成立了专案组,省公安厅也选派技术力量亲临现场对此案展开侦查。刑侦技术民警对现场的痕迹物证做了认真细致的提取,希望能在第一时间找到犯罪嫌疑人的相关线索。

时任淄博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技术科副科长曲卫东告诉记者:“发现东北角墙头上以及平房的屋顶上有攀爬的痕迹。因此我们判定犯罪嫌疑人是从现场东边爬墙进入了院子,初步排除了(当晚院内人员)作案。”当时提取痕迹物证的重点就是手印、足印、血迹,这个案子当时现场非常混乱,勘验难度非常大,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基本没有,仅仅就是几根指纹的纹线,还有现场散落的一些毛发。

虽然当时案发现场的情况给案件的侦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是技术民警们依靠过硬的业务能力,还是找到了几条不清晰的指纹纹线和一件血液含量极少的物证。

案件侦破似乎迎来些许曙光。

那个时候办案民警全凭两条腿走访调查摸排线索,一条条线索摸排上来,又一条条被排除、否定。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警方穷尽了所有的侦查手段,仍未确定嫌疑人身份。

很快 ,专案组调整侦查方向,办案民警对死者周某的社会关系展开调查。按照那个时候的侦查思路,这个案子可能是财杀、情杀、仇杀,还有就是激情杀人,围绕这几点,警方排查了周某的社会关系,看看能不能找到侦查方向。

但是,随着对周某社会关系的相关调查,线索被一一排除,案件又陷入了僵局。

当时老一代民警对破案有很强的执念,案发现场物证在当时确实没有很大的价值,但他们仍然本着应采尽采的原则。物证一直被保存下来,成了此案被侦破的关键线索和证据。

39年间历次破案攻坚,淄博警方都将此案纳入重点案件,组织人员集中突破。

就在民警们梳理物证的时候,一个物证袋上写着“现场提取的464根毛发”,一瞬间所有人都肃然起敬,在那一刻,这些物证仿佛有了生命。

通过技术、痕迹、生物信息比对,办案民警终于在海量的信息中发现了一个重大线索——淄博市博山区一村民张某有重大作案嫌疑。2025年3月,确定犯罪嫌疑人张某身份后,民警们马上对张某展开了抓捕。

在大量的证据面前,张某如实供述了杀害周某的犯罪事实。此刻,这场39年的正义追击终于落下帷幕。

闪电新闻记者 宁佳 通讯员 张艳 李澄 刘鹤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