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订单撬动大变革 SHEIN按需时尚背后的中国供应链突围

作者 |   唐飞

编辑 | 谭格

东莞,郑文和陈曼的服装厂,自动流水线上一件缀满珠绣的轻奢连衣裙正在打包。24 小时后,它将被送上飞往迪拜的货机,出现在中东贵妇的购物车里。而这条价值数百美元的裙子,最初的订单量只有 100 件。

" 三年前,这样的订单根本没人敢接。" 陈曼摩挲着裙摆上的珠绣回忆道。这对夫妻曾因中东客户对复杂工艺的苛刻要求濒临破产,如今却成了当地高端女装的 " 隐形冠军 "。他们的逆袭密码,藏在 SHEIN 后台一串串流行趋势的分析中:珠绣密度、薄纱占比、中东消费者点击热力图…… " 连迪拜贵妇喜欢的珠绣密度,都蕴含着最新的流行密码。"

当传统服装厂还在为季度订单发愁时,这家东莞小厂却靠着和 SHEIN 合作按需模式订单,在刚刚结束的中东斋月卖出 12 倍爆单神话。

" 开源 " 的同时,SHEIN 还在帮助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 " 节流 "。当传统印染厂还在为废水、废料产生的污染苦恼时,佛山一家纺织厂通过内部改造、引入先进设备和系统,减少了 18.2% 的用水量和 15.4% 的废水排放量,即节能减污又提质增效。

SHEIN 的上下游供应商们,正通过 SHEIN 推出的一系列供应商能效提升项目,而获得更加可持续地良性增长。

此前,SHEIN 因按需柔性供应链的模式被全球熟知,而如今,在 SHEIN 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县域工厂成长为全球时尚心脏——这背后潜藏的是一场供应链的 " 降维打击 ",也是一次 " 中国制造业操作系统 " 的升级。

" 亏钱是常态,赚钱是非常态 "。一位服装行业从业者告诉我们。

服装行业大中小厂亏钱的原因大同小异,基本上逃不出库存、损耗率、压货压款严重、账期太长等几个原因。

刚刚结束的财报季中,47 家 A 股上市服装企业中 26 家预亏,占比过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美邦服饰,一季度美邦服饰单季清理 140 万件库存致毛利率大降 31%,当季度的库存周转天数已经来到了惊人的 390 天,通俗一点讲就是一件衣服要在仓库里放上一年才能被卖掉。

这不是个例,今年一季度,上市服装企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是 210 天,也就是大概 7 个月才能周转开。

身为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的大企业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各类中小厂了。

广州番禺的服装厂老板谢双涛此前就因合作伙伴压货压款,经历了人生最黑暗的时刻。2018 年时,与谢双涛工厂合作的几个服装品牌先后出了问题,合作品牌突遭变故,让谢双涛仓库里积压的数万件服装成了烫手山芋。" 一季押错款,三年都白干。" 望着几万件衣服,谢双涛蹲在堆满货箱的仓库里一筹莫展。

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经朋友介绍,谢双涛开始接触 SHEIN。

SHEIN 派来业务员快速进厂,从经营管理、企划开发、生产排单、运营备货、质量管理等多方面,给谢双涛的工厂进行 " 日常 + 专场 " 的赋能培训。针对公司退单率排名前列的工艺和品控问题,SHEIN 还专门制定标准解决方案。

赋能的成效显而易见," 服饰制版效率提高了 40%,一版通过率上升了 10 个百分点,每年差不多节省 614 万元…… " 谢双涛透露。

如今,谢双涛陆续新开 4 家分厂、最高月出货量达 40 多万件……他不仅成功度过了当年的低谷以及接下来的疫情挑战,还实现了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 我当时如果不是碰到 SHEIN 的话,就可能得关门了。" 谢双涛说道。

60 公里外的虎门镇,另一场变革正在上演。来自虎门小夫妻郑文和陈曼也在 SHEIN 的帮助下完成了逆袭,他们的工厂主攻缀满珠绣的各类轻奢连衣裙。但是这种连衣裙工艺复杂,且消费者喜好变换频繁,早前他们也曾因为生产和库存问题险些经营不下去。

在以前的传统工厂里,原料管理、产能匹配、生产流程等多数依赖人工进行,小小一个错误就会带来大量资源和产品的浪费。这一度让郑文和陈曼望而却步,但陈曼的个性决定了,她不会看到有难度就放弃,她形容自己是一个 " 比较爱钻牛角尖的人 "," 越难的款式,越喜欢去钻研 "。

在 SHEIN 的帮助下,陈曼引入了一整套信息化数字化系统,开始对自家工厂进行升级,让全流程透明起来,并于上下游进行打通。

同时,数字化的按需供应链模式,让陈曼得以从小量的首单进行试水,再通过实时的市场反馈备货调整产量,大大降低了成本和库存风险。这种小单快反模式还加快了款式更新,持续为消费者带来新鲜感。

" 给钱快,返单多。" 是陈曼对小单快反的模式一句话总结。

过去一直卡在服装从业者脖子上的两把枷锁,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拆掉了,而且还打开了另一扇出海的大门。

" 刚过完春节我们就开始增加人手。" 郑文表示,今年的中东斋月电商促销季,到 2 月份的时候,他们工厂的销量就 " 特别好 ",甚至一度火爆到一直断码。整个斋月期间,工厂日均出货量飙升至去年同期的 12 倍。

中泰证券数据显示,SHEIN 这种 " 小单快反 " 模式产品测试速度快、准。SHEIN 产品市场测试(A/B test)的速度为 Zara 的 5 倍左右;SHEIN 能压中 50% 爆款,也高于 Zara 的 20%。

" 以前赌款式,现在读趋势。以前是凭感觉,现在是凭市场。" 陈曼指着屏幕上的热力图说," 连迪拜贵妇喜欢的珠绣密度,都蕴含着最新的流行密码。"

走进广州的一家 SHEIN 合作供应商工厂,会看到与传统工厂截然不同的一幕:缝纫平车上安装着一件如鸟喙一般延伸且前端含有圆珠的压脚配件,随着在车缝时向下施加的压力,压脚会自动推开面料上的绣珠,从珠子的间隙中顺畅通过,随之轻松完成缝制。

这是 SHEIN 研发的 " 避珠压脚 ",解决了行业多年未破的难题。据负责人介绍,此前人工缝制 " 珠绣面料 " 面料难度较大、不良率也高,供应商在安装了 SHEIN 这套设备后,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障了品质稳定。

同样的技术创新还发生在广州某手套厂,该工厂生产的手套主要用在宴会、舞会场景,是专门为女士出席宴会而定制的,所以对产品精细度要求极高。以往的手套生产完全靠工人的经验,即便是熟练工,每分钟最多也只能生产 3 副手套。

而如今,引入带有 SHEIN 专利技术的手套模板后,供应商的员工只需放入裁片,一键启动后,机器会自动裁切好大小,针头沿着 3D 打印的模板轮廓自动缝制,每分钟可以制造 10 副手套。

模板的应用,简化了复杂工序,降低了技术难度,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过去培养一个熟手要三个月,现在培训三天就能上岗。厂长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智能化生产后人效比以前高了一半以上 "。

还有大家常见的 V 领最下方的 " 鸡心位 ",因为手工操作技术难度大,很容易出现歪斜不居中,或者因缝制鸡心过长导致起 " 酒窝 "。SHEIN 通过改装压脚、针板配件的 " 人字车 ",车缝师傅得以提前固定住鸡心位,机针只需一 " 踏 ",新手也可以轻松完成鸡心居中缝制。

除了这些生产细节,SHEIN 还将系统化与智能化工具引入到服装生产的更多环节。以前,广州当地的大多数中小工厂不具备系统化与智能化的能力,多数都依赖人工、依靠 Excel、邮件等传统方式安排生产,效率很低。但与 SHEIN 合作后,他们转变升级成了全链条的数字化工厂。

典型的例子就是谢双涛,他在珠三角的服装制造业摸爬滚打了近 30 年,但如今仍自嘲是 " 大老粗 "。

" 像我们这种‘大老粗’,没什么文化知识和背景,也不擅长和人搞关系。" 谢双涛称,引入 SHEIN 数字化管理之后非常适合自己," 只要根据系统的信息来优化工艺、时效、品质和流程就行了。"

在前端市场,SHEIN 从通过实时掌握时尚趋势以及消费者反馈,进行较为精准的预测并以此来制定后续产品和产品线风格、定位与企划规划;进入生产环节后,每个款式的生产与质量管理环节的要求与标准会通过线上的数字化工具实时同步到各供应商端,供应商通过线上数字化的管理工具进行生产排单、生产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全链路数字化的同时,也为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奠定了基础,成了支撑庞大体系下 " 小单快反 " 按需时尚模式的基石。

" 像我们这种大老粗开的工厂,以前只知道搞生产,但不了解精益管理的流程和理念。" 在谢双涛看来,自从参加了 SHEIN 的精益管理培训之后效果明显," 没做精益化管理之前,车间现场、仓库经常堆放地乱七八糟,辅料随意放置,缺乏分类管理,导致很多东西不好找到,时间效率低的同时,也容易造成浪费,如今在系统里搜一下就知道放在了哪里。"

除了在广州当地授人以渔,SHEIN 还坚持 " 走出去 " 授人以渔。

比如 " 送教上门 " 的培训有效降低了商家成本,培训效果也很明显。培训后数据显示,商家的产品在尺寸、错码、缝制不牢、污渍问题产品拦截等方面的指标均实现了明显改善。与此同时,行业内的工艺不断在更新,通过 " 走出去 " 的交流,当地好的工艺和技术也可以借鉴改进,赋能给更多其他产业带的商家。

以 T 恤冚下摆为例,这门技术看似简单,实际上靠的是速度和将 5 个手指练习到能够随心所欲地使用,长年累月下来则会对手指造成损伤。在培训中收到很多供应商都在反馈这个问题后,SHEIN 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负责车缝培训的讲师 Simon 就针对这个难点进行了反复地探索,其研发的新工具正在测试之中," 会让生手也能轻松上手,并减少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

" 避免踩坑。" 来自广州番禺一家供应商的车间负责人就表示," 通过培训,我经常会感慨原来车缝中还有这么多奥妙,有些方法如果不讲的话,我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

" 这就像给安卓系统装 APP。" 一位供应商比喻,"SHEIN 提供底层操作系统,我们只需专注生产。"

随着 SHEIN 在服装自主品牌的基础上,向平台化模式拓展。类似这样的变革,正在从广东的服装产业向全国 300 多个产业带同步发生。2023 年以来,Simon 等 SHEIN 的培训讲师们就已经在辽宁兴城泳衣产业带、广东汕头和普宁的睡衣产业带等地开展了多场 " 走出去 " 的赋能培训。

当我们沉醉于时尚秀场的绚丽夺目,或是热衷于购置新衣追逐潮流时,可能很难想象,服装产业与我们生活环境的关系。

以服装服饰起家的 SHEIN,一直努力减少整个业务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在生产制造环节推进零水资源消耗的数码热转印技术,自推广应用该技术至 2024 年 6 月,SHEIN 使用数码热转印技术的印花产品已经超过 65%,节省水资源 113 万吨。数码冷转印技术则改变了牛仔服的生产方式,最新数据显示,2024 年 SHEIN 采用数码冷转印工艺生产的牛仔服装达到约 38 万件。根据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2023 年的验证报告,这一技术的应用相当于节水超 1 万吨。

佛山一纺织厂负责人介绍," 在与 SHEIN 合作后,SHEIN 为我们提供了相关的项目支持,并聘请了专业的节能技术团队。" 通过 SHEIN 能效提升项目,实施了染色机保温、搭建中央控制系统集成的 ERP 系统、自助染料转移系统等措施,最终减少了 18.2% 的用水量和 15.4% 的废水排放量,达到了节能减污、提质增效的目的。

" 起初我们不知道如何进行能源效率提升,SHEIN 邀请我们工厂参加能效提升项目,并帮助我们找到专家团队,按照我们工厂的实际情况,定制了一套改善方案。这个方案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就像照明管理,我们仅安装了几个感应开关而已,一个月时间就收回了改造的成本。" 来自广东中山的一家制衣厂负责人表示,除了加强照明管理外,还通过建立冷凝水回用系统、更换节能衣车、更换节能疏水阀等多项改造方案的实施,工厂一年内实现了 12.6% 的节水率和 16.2% 的节电率," 我们节省的费用已经收回了参与项目的成本了。"

在向自身要效率的同时,SHEIN 还带领工厂向太阳要 " 效益 "。

" 屋顶光伏 " 是指在屋顶安装太阳能板,使用太阳能发电。电力即发即用,使用不完的电可卖给电网。光伏发出的电属于光电,来自于大自然中的阳光——属于可再生能源。

亿联服饰是首批响应供应商屋顶光伏项目的代表之一,其负责人用 " 两个 90%" 阐述了屋顶光伏的优势:即光伏运行一年多的时间里,实际发电量接近预估额定发电量的 90%,发电极其稳定;此外工厂可以消纳 90% 光伏产生的电力,基本可以覆盖其工厂的电力需求,相当于实现了免费用电。

2024 全年,SHEIN 通过国内仓储园区和在供应商工厂中使用的光伏电量合计超 6500 万度,同比增长 150%。这相当于上万户普通家庭一整年的用电量,也相当于减碳超 3.5 万吨。截至 2024 年底,引入太阳能光伏的 SHEIN 供应商工厂数量增加了约 180%。

SHEIN 在 ESG 领域的一系列努力还在国际上获得了高度认可。2024 年,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 T ü V 大中华区为 SHEIN 的 4 家仓储物流园区颁发了废弃物零填埋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这也是继 SHEIN 此前 2 家仓储物流园区和 SHEIN 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后,再次新增的 " 零废 " 认证。

更深层次来看,SHEIN 的按需生产的柔性供应链模式,本身就是一种环保理念的体现。

开篇提到,库存问题是拖累服装企业业绩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时尚行业零售模式更依赖于对消费者下一季想要什么的长周期猜测,品牌向工厂所下的订单是按照季度乃至半年的周期来进行,一般都是成千上万件的大单量起订。对于大多数品牌而言,在订购时容易产生库存。在销售季节结束时,几乎总是有大量的面料被剩在仓库里,从而导致行业长期陷入一种 " 屯一波货、赚一波钱、积一批库存 " 的循环中。

通过 " 小单快反 " 的柔性按需供应链模式创新,SHEIN 从源头上破解了服装时尚行业的高库存顽疾,这在促进供应链全链路数字化升级、减少库存和浪费的同时,也使得 SHEIN 供应链有机会去购买和再利用行业的库存面料。

在生产过程中 SHEIN 通过数字化升级和数字工具的使用,减少库存、试错与生产浪费。热转印工艺、冷转印工艺、屋顶光伏和可再生包装袋的引入,最大限度的贯彻循环利用思维。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在《以 " 数字化 + 工具 " 推进数智化改造,做全产业链的赋能者》一文中指出,它(SHEIN)通过 " 数字化 + 工具 " 的模式推动上下游全链路效率提升和协同,实际已经变成一个服装产业链的赋能平台。……从赋能范围来看,SHEIN 强大的数智化能力尽可能贯穿全产业链,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合作伙伴、客户、客户的客户……推动更大范围的产业协同,形成更有韧性的产业生态。这意味着当数字化能够贯穿整个产业链时,产业的冗余可以降到最低——产业链上每个企业都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在进行原材料采购和生产,每个企业的产线都是最贴近需求的。

当其他平台还在用低价、补贴在市场上换流量时,SHEIN 已悄然完成时尚电商行业的三重跃迁:

1. 供应链操作系统:用数字化重构 " 设计 - 生产 - 履约 " 全链路;

2. 产业带联盟:从时尚服装到 300 余个集群接入,形成柔性制造 " 超级联盟 ";

3. 绿色通行证:数码转印、屋顶光伏、可再生资源,构建 ESG 护城河;

这场跃迁揭示的真相是:跨境电商的下半场,能活下来的不是最会卖货的、最会营销的,而是那些最懂产业的、最懂消费者的。

在谢双涛的新厂房里,一条标语格外醒目:" 以前我们为世界代工,现在世界为我们打工。" 这或许正是中国制造升维的隐喻——当生产线上的每一台缝纫机都成为数字化节点,当县域工厂的屋顶变成发电站,一场静默的革命正在改写全球服装产业的规则。

SHEIN 的大部分供应链在国内,因此正如一位从业者说的那样,当我们在谈论 SHEIN 时,本质是在见证一场 " 中国制造操作系统 " 的升级。在操作系统升级下,根据第三方电商数据平台 ECDB 的最新数据显示,SHEIN 已经超越了沃尔玛、耐克等一众发展多年的海外巨头,成为全球时尚新领军电商。

胡麒牧认为,当市场机遇来临时,唯有产业链可以高效率攻城略地;一旦出现市场环境剧变,每个企业都能以最佳流动性来过冬。

他指出,SHEIN 所做的事是中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我们很多传统产业都应该有自己的 "SHEIN"。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工业体系,这里面传统产业比重很大,是经济的基本盘,我们不能舍弃。而且从数字经济的结构来看,其 80% 的增加值来自于产业数字化,这意味着数字经济威力的发挥有赖于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所以,要想以最小的代价实现高质量增长,不造成宏观经济和产业运行的大幅波动,最佳选择是将现有的巨大产业体系进行数智化改造升级,让产业进入新的生产函数和增长周期,而不是简单另起炉灶。

这或许才是 " 数字化 " 在时尚服装与跨境电商领域落地最生动的注脚。

参考资料:

[ 1 ] 《品牌出海系列深度 · SHEIN 篇:疾如风,徐如林》,中泰证券

[ 2 ] 《以 SHEIN 为例,看小单快反模式下的柔性供应链机遇》,东方财富证券

[ 3 ] 《SHEIN:大音希声》,国海证券

[ 4 ] 《敏捷供应链:时尚行业竞争优势新源泉》,波士顿咨询

活动推荐

2025 年,出海企业迎来了下半场。在游戏规则逐渐调整的当下,越来越多出海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前方的航向,品牌也成为重构增长的新力量。6 月 25 日,霞光社将在深圳举办 " 品牌引力 · 重构增长 "-WAVE2025 品牌全球化大会,围绕 " 品牌势能 引力共生 "" 价值重构 多元增长 " 两大板块,探讨品牌全球化增长经验、AI 如何助力品牌打造、新兴市场存在哪些突围机会等焦点话题。欢迎有志于品牌建设的出海人扫码报名!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