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你俩开撕,咋还谈上了
《折腰》,真 · 引无数观众为它折腰。
积压两年,毫无预兆地空降,还能打破腾讯的热度记录。

飘也马不停蹄地去看了,观感真是两极横跳。
上一秒的宋祖儿,平平无奇。

下一秒就会被内娱唯一真男人,顶配枭雄长相,史诗级硬汉的刀削下颌线给 " 帅 " 到五感顿失。

三视角,怎么看,都是能入山西省博物馆被珍藏的程度。
主线剧情上,《折腰》主打的是 " 血海深仇 " 和 " 爱情至上 " 之间的博弈。
这种设定比起一般的偶像剧,多了天然的矛盾和冲突,双方拉扯时的心理活动自然就成了看点,也就成了如今偶像剧情节里的常客。
那咱今天就聊聊,身份上相互对立的男女主到底应该如何迈过世仇。

难怪观众对《折腰》如此念念不忘,毕竟它的要素实在是太多了。
灭门世仇 + 先婚后爱 + 家国权谋 + 疯批糙汉但忠犬的男主 + 扮猪吃虎的女主,每一个要素都是晋江的爆款 tag,单拎出来都能凑成一部完整的剧。
小乔(宋祖儿 饰)的祖父曾临阵撤兵,导致魏家满门被灭,唯有幼子魏劭(刘宇宁 饰)幸存。
两家因此结下血海深仇,多年后魏劭欲带兵复仇,小乔为百姓安危和自家基业稳定,想通过联姻来抹平魏劭心里的仇恨。
《折腰》以世仇为起点,用爱情来勾勒。

当然,世仇结为姻亲,并不简单,魏劭对乔家可谓是恨之入骨。

唯一的办法,就是投其所好,小乔提议用城池磐邑作为嫁妆。
于魏劭,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取得宝地,还能在宝地修水渠灌溉到自己领土的庄稼;
于小乔,能因此作为快速接近魏劭的筹码。
于是小乔就带着城池的印信开启了漫漫求嫁路,还带着祖父对她的嘱托。
不管如何,都得取得魏劭的欢心。

" 先婚后爱 " 的剧情是走通了,但回头来看未免太过仓促,关于联姻的提议也过于潦草,仿佛就是为了完成套路一般。
举国上下,没有人考虑到此计不成的后果,就像豪赌下注一般,认定了小乔一定能获得魏劭的信任。
深知魏劭对乔家恨之入骨,就不怕他强行夺了城池后,对小乔杀之后快。
结果魏劭真就这么做了,不过没那么绝情。
他佯装爱民,骗得小乔主动交出印信后,直接把小乔一干人等驱逐了。


而他 " 仁慈 " 不杀,明显就是见色起意。

刘宇宁,用浑然天成的演技和天赋,让我体会到了青年演员从未有过的荒凉的倔强,层次丰富。
其余时刻,他都在用他毫无瑕疵的骨相美,让我体味东方美学中罕见的神韵。

就包括他的出场,完全是一场工笔勾勒的视觉诗篇。

小乔被驱逐出城后,遇上她的前未婚夫兼表哥前来营救。
这位表哥是邻国世子,与小乔青梅竹马,看似对小乔情深,实际上也有所图。


他借为小乔复仇的名,实际想接手小乔的嫁妆,再以堤坝泄水攻下魏劭的城池,壮大自己的版图,最后还能与小乔成婚,一举三得。

魏劭得知小乔赶到磐邑,与表哥合谋的消息,于是立马来攻打磐邑,与表哥正面对战。


事实是,小乔被表哥软禁,但是为了魏劭子民的安危,宁愿被火烫伤,也试图与魏劭里应外合,让魏劭能顺利进城。


也因此有了左右为男的名场面。

小乔知魏劭攻打磐邑,是为修渠引水,而非恋战罔顾百姓性命,魏劭也算理解小乔联姻的诚心,而非虚与委蛇。
最终两人成婚,回到了魏劭的主场,家国权谋瞬间变成后宅争斗。

魏劭母亲不喜小乔,故意在雨天把她晾在城外马车里,引得她高烧不退,还擅自给了她一封休书,小乔进门就处处刁难。
又劝说魏劭纳自己的表妹郑楚玉(孔雪儿 饰)
为妾。
楚玉爱慕魏劭许久,又讨得魏劭母亲欢心,所以也各种给小乔下马威。

这些伎俩都被小乔一一化解。
魏劭疑心小乔进书房偷看军事机密,对她恶语相向还动手威胁,小乔找不到相关线索,又不想吃哑巴亏,于是选择当面对质。

《折腰》想塑造的女主是不管家国还是后宅,都不会自怜自艾,诉说生而为女,遭遇皆为不幸,而是尽力将女子的劣势,逆转为优势。
女子柔弱,那她就以柔克刚。
女子性情如水,可风阻土拦,水也能激起高浪。
到目前为止,只能说人设在尝试立住,但不够严谨。


剧情上仍有很多漏洞,比如小乔的祖父当年为了自己封地百姓的安危,背弃魏家选择临阵撤兵,导致魏家被灭,巍国被屠城三天三夜。
面对负一人还是负众生的选择,小乔不知道怎么选,但实际上是自动忽略了巍国的众生。

当小乔的表兄做出相同行径时,小乔对他的态度反倒很厌恶,质问他为何要伤害无辜,巍国当年被屠的百姓也是无辜。
别管,转头她就能扑进男主的怀抱。

以及一直宣扬魏劭被灭门,所以恨透了乔家,结果他在巍国还有一帮身强力壮的叔叔伯伯。
当年不是屠城三天三夜嘛,幼年魏劭是靠躲在箱子中存活,其余的叔叔伯伯是躲哪了?既然有体力,为何不反抗?
还有所有的仇家就放任魏劭长成,发展自己的兵力,没有人想到要斩草除根。
但是这毕竟是两年多前的剧本,也无法过于苛责,只能算无功无过。

言归正传,绕回这剧的起点也是主线,世仇,实际上在《折腰》里被弱化了许多。

魏劭面对间接被灭全族的世仇,应当有刻骨铭心的恨,但只有恨无法推动感情线发展,所以设立了军师这个角色。
这段世仇,不能是魏劭主动放下,而是在他需要时,军师主动替他递上台阶,让他有足够的理由爱上小乔。
就好像在所有人面前撇清关系,爱上小乔是合理的,名正言顺的,而非他忘如本。


所以在看《折腰》时,会发现,军师的很多言语,都仿佛是站在上帝视角窥探了美满结局后会说的话。
他不止是军师,更是男女主的月老。

突出小乔的真诚、果敢,抹掉魏劭对所有乔家人的负面印象。
也不断借小乔的言行,透露出乔家当年撤兵不援助,不是因为背信弃义,而是为了乔氏的百姓和将士考虑。

在魏劭周围的所有人,逐渐开始接受甚至起哄小乔之于魏劭是特殊存在。

而魏劭呢,正好借坡下驴,从糙汉变忠犬,小乔也顺势训狗,这些都是观众喜闻乐见的情节。

世仇,仍然存在,作为他俩感情的增稠剂存在。
就好比与小乔感情最深的祖父去世,小乔不能回去奔丧,还想着要与魏劭成婚,完成祖父的嘱托,非得用婚姻化解世仇。


在处理如何迈过世仇的设定上时,《折腰》遵循了普遍的创作模式。
不能算偷懒,只是中规中矩罢了。
构建不了太强的逻辑性,就进行代际转嫁 ,对伦理重拿轻放,这也是很多世仇设定会采用的春秋笔法。
将魏劭被灭族的世仇,归罪于乔氏的先祖,降低男女主相爱的道德负担;
另一方面,用小乔不管是在家国谋略上有勇有谋,还是在宅斗上机灵聪慧,全方面地烘托塑造小乔确实是个值得爱的人,魏劭爱上她是情有可原。

不停地给观众铺垫,让观众看到主角不是不顾仇恨,只想恋爱的。
反复折腾到最后,观众就会对世仇设定的记忆逐渐减轻,而接受他们相爱的事实。
杨紫的《香蜜》就是个例子,但它对世仇却是重拿乱放。
因为借了太多设定上的天然张力,虐心片段塑造得很成功,但是没法收场,最后只能强行洗白。
男主旭凤的父亲天帝侮辱了锦觅的母亲先花神后,始乱终弃;
旭凤母亲因为嫉妒,重伤锦觅母亲,导致她生下锦觅后直接香消玉殒了,后旭凤母亲又与旭凤表妹联手杀了锦觅的爹和后妈。
旭凤和锦觅之间隔着的血海深仇,是见上面都恨不得拔剑相向的程度。

中间的所有虐心桥段,似乎都在向观众起誓,他们始终坚定自己的立场,绝不背叛伦理。
但是结局却用旭凤转世重生模糊处理,两人又重新爱上了。
这是它处理迈过世仇的手段,一笔勾销,就当一切从未发生,也是世仇设定里的不算体面的解法。

" 世仇血债 " 的伦理因果与 " 爱情至上 " 的浪漫逻辑天然对立,如何博弈就成了看点。
但不管如何,要想感情线合理,都应该遵循 " 对抗逻辑优先于爱情逻辑 " 原则。
后辈无辜,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当一切都没有发生,所有人都能相安无事继续甜蜜,为了甜蜜就心安理得地忽视亲人的去世。
世仇其实有很多解法,实在不行最简单的,如古早偶像剧一般,拉扯到最后,发现世仇都是误会一场。
《千山暮雪》中,莫绍谦(刘恺威 饰)的家族生意遭内贼出卖陷入绝境,其父不堪打击去世。
而内贼女儿正是他阴差阳错爱上的童雪(颖儿 饰)。

于是就有了很多段又爱又恨的霸总强制生命大和谐。
回归最初的起点,如何迈过世仇时,它就显得简单粗暴许多。
最后让莫绍谦发现,莫家的家族生意落败另有原因,并非童父所为。
他为爱选择放手,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

童雪得知自己与莫绍谦的宿怨,也明白了莫绍谦对自己复杂心情的缘由,她选择宽容与原谅。

世仇消失后,爱与不爱都是自由。
要么就用 " 人性灰度 " 消解非黑即白,即血仇源于父辈决策而非主角的主观意志。
当然,将血仇间接化,本质也是一种对逻辑的妥协。
《折腰》只能算类解法里的最次解,小乔虽未参与决策,但她本意也算是认同祖父的决定,只是不知道后续如果出现相同的抉择时,她能不能给出更全面的决定。
《梦华录》中设定的顾千帆(陈晓 饰)面对与赵盼儿(刘亦菲 饰)之间的世仇时,做法倒可靠得多。
赵盼儿身世揭晓时,才发现原来害得她父母入狱,她被迫沦落为官妓的施害者正是顾千帆的爹。

就像顾千帆的弟提出的质疑,岳丈死于亲爹手,血海深仇,该如何化解。

首先,他是私生子,与亲爹关系本就不亲近,他爹为了仕途抛弃了他和他娘,两人早就没什么父子情深。
但是,为了赵盼儿的世仇,他还是选择主动与亲爹斩断情缘,甚至愿意做当代哪吒,割血还父,将责任彻底切割。

面对世仇设定,我站顾千帆,是因为他做到了他能做的。
另一面,赵盼儿原谅得未免太过轻易。
先是铺垫沦为官妓不堪回首,但也收获了友谊,所以还算快乐。

再让她发现,她对顾千帆已经爱得深沉,非他不可,最后就快速 HE。
明明她才是受害者,但在她眼里,世仇仿佛不足为道。
而关于世仇的终极解法就是用 " 赎罪 " 替代所有逻辑。
就像《锦衣之下》里三观太正常,反而显得邪门的男主陆绎。
他与今夏一同查案,从欢喜冤家到逐渐相爱。
最后才发现,今夏的一家都是被自己父母害死的,且是故意陷害。


所有人都认定今夏性格开朗,事事都愿意牺牲小我成全大家,且还对陆绎一片痴心的情况下,不会对陆绎有任何埋怨。
常规套路到此也该 HE 了。
但是陆绎并未因此就觉得理应被原谅。
而是主动向皇上说明,夏家被冤,错在自家,用陆家被查抄,秋后处斩作为还债。
同时,劝说今夏不要再在自己身上浪费感情。

血仇过于惨烈,并非一道轻易能跨过的坎,它的沉重性远超个人情感范畴。
只有让主角通过自毁式牺牲或反杀血亲来完成情感救赎,才合乎情理。
而且大多世仇 BE 才是常见结局,就像《东宫》一般,也算符合集体心理。
男主李承鄞为夺权灭了小枫全族,两人在失忆状态下仍然相爱,恢复记忆后的小枫无法面对灭族真相,但是又无力改变,只能自刎于两军阵前,李承鄞孤独终老。
可如今大多设定,不谈 BE,都只是为了蹭上 " 世仇 " 的虐恋博弈,凸显男女主的爱能跨越所有仇恨,而非真正理解世仇的含义。
真正的世仇叙事,应该成为照见人性深渊的镜子。
让世仇不要沦为创作力匮乏下的凑活,而是对血泪伤疤的诚实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