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罕见严厉批评!点名山东!重复开工、表演式签约的风气该刹车了
部分素材来源 | 新华社、尤子吟视界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
其中最典型的一起是:山东省一些地方在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中盲目攀比,数据不实。
通报指出:
近年来,山东省一些地方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中,有的项目反复开工,淄博高新区2025年春季集中开工35个项目中有6个为重复项目,个别县区单个项目反复开工3次。
不仅如此,项目论证不充分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通报提到,有的项目论证不够,烟台市蓬莱区某项目申报投资额近90亿元,但两年来仅投入500万元完成场地平整,滨州市博兴县某项目两次纳入集中开工并申报投资额70多亿元,但目前仍处于前期研究论证中;有的项目用地用海等手续还不完备,就被纳入集中开工。
此外,还有地方在项目中大搞“面子工程”,将本来意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集中签约、集中开工,异化成了追逐面子的工具。
中纪委指出,有的开工仪式追求场面,一个会场租用电子屏等设备费用达20多万元。
还有的县级市项目集中签约名不符实,实际落地率严重偏低。
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和企业对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反映比较强烈。
归纳中纪委通报,山东在项目开工、集中签约上主要存在五方面问题:
一是重复开工。
淄博高新区集中开工35个项目,其中有6个重复项目。烟台蓬莱区项目申报投资额90个亿,可两年间实际投入才500万元。
二是提前开工。
有些项目的开工条件并不成熟,结果提前开工,造成烂摊子和项目建设的“马拉松工程”。
三是盲目开工。
滨州博兴县一项目两次纳入集中开工,并申报投资额70个亿,但目前仍处于前期论证。
四是豪华开工。
开工现场锣鼓喧天,彩旗飘飘,仅租借的LED大屏就花费几十万元。
五是集中爽约。
貌似多少个项目集中签约,最后落地率非常低,低到什么程度?通报没有说明之,总之是相当低!
名义上是集中签约,实际是集中爽约,项目落地率低,有些项目干脆连影子都没有。
中纪委通报最后表示,以上问题反映出一些地方和部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存在差距,有的群众观念淡薄,任性用权、随意决策、机械执行,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过度依赖督查检查考核,频繁搞排名通报,加重基层负担;
有的脱离实际需要,在政务服务中片面追求硬件设施高端大气,热衷于建系统、搭平台,搞“面子工程”,华而不实、铺张浪费;
有的政绩观有偏差,重形式轻实效,为了数据“好听好看”和排名靠前,在项目建设中讲究场面、热衷造势,盲目追求数量甚至虚报夸大。
网友纷纷为中纪委点赞!狠刹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中纪委直接作为了。
中纪委这次通报,揭开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就是招商引资的水分及弄虚作假。
整治形式主义、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变作风,要从整治和查处招商引资造假开始。
其实,还有些地方,不顾客观条件的许可,不按照项目审批的规矩办事,搞什么容缺预审、越级审批......
项目虽然开建了,但是审批手续迟迟办不下来。有些是严重污染的项目,有些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根本审批不了。
这些项目强行上马后,对地方经济发展来说不是带来效益,而是带来祸害,不是带来平安,而是带来危险,这比没有项目危害更大。
项目集中开工,浪费财力精力,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应改为项目竣工投产集中检阅,以实际投资额、实际产出、实际税收为重点集中考核,评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先进。
频繁的开工仪式、签约表演活动,消耗了基层干部的精力,挤压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资源。
这次作为被点名的山东,应该感到高兴,只有发现问题,正视问题,痛定思痛,才能长久高质量发展。
没有点名的其它省份,并不代表没有存在许多类似问题,在此也要一并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