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涨十倍,吉野家要把拉面卖成全球第一?

卖牛肉饭的吉野家,为什么突然开始卖拉面?

5 月 19 日,知名日本餐饮集团吉野家发布的最新中期经营计划(2025 年 -2029 年)中提出:" 到 2035 年 2 月财年,要成为全球最大拉面店。"

在这份中期计划中,吉野家表示要聚焦现有业务的转型与新动能的增长,并要将拉面业务打造成国内事业、海外事业之外的 " 第三大业务板块 ",在其三大战略基轴中扮演 " 进攻者(攻める)" 的作用。

主要卖牛肉饭的吉野家,为什么突然要开始狂卖拉面了?

01.

大笔收购 17 个拉面品牌

吉野家要当全球最大拉面店

要在五年内让拉面业务的收入翻四倍,吉野家的拉面战略,目标不可谓不明确。

如今 80 亿日元的拉面销售额只占吉野家总销售额的 4%,而在最近发布的中期计划中,到 2029 财年,这一数字将达到 400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9.91 亿元),年均增长 38%,占比达到 13%,总店数则要达到 500 家。

△图片来源:吉野家中期计划截图

到 2034 年,吉野家将实现拉面销售份数世界第一的 " 野望 "。不仅销售量要显著增长,拉面业务的盈利能力也要在未来这五年内增长十倍,从 4 亿日元提升至 40 亿日元。

事实上,吉野家的拉面战略并非临时起意。近些年来,这家企业早已通过多次收购逐步完善其拉面产业链布局。

据日本媒体报道,2016 年吉野家收购了当地人气拉面品牌世田屋拉面连锁 66.5% 股权。

2020 年,推出了新品牌计划 " 特制味噌拉面和田商店 ",并于 2023 年在东京开了首店。

到 2024 年 4 月,吉野家收购了面向拉面店的面条、汤、酱料等的制造和销售的供应商宝产业(Takara Sangyo)。

2025 年 1 月,吉野家又收购了日本知名连锁拉面品牌 Kirameki。

财报显示,截至 2024 年,吉野家集团已经纳入 Setagaya、Withlink、Kiramekino Mirai、Zenryyoku no Moto 这 4 家公司旗下的 17 个拉面品牌。

△图片来源:吉野家中期计划截图

同时,吉野家还计划以宝产业作为全球拉面业务扩张的核心枢纽,提升生产能力、增强销售资源,加速战略扩张进入全球市场,计划 2025 财年拉面业务净销售额同比增长 2.8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400 万元)。

对于如此看重拉面战场的原因,吉野家在本次公布的中期计划中坦言,此举是为了减轻对牛肉饭单一产品的依赖,而这也是这家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

2024 年,就有媒体指出,吉野家菜单 30 年未变,核心产品始终围绕牛肉饭、咖喱猪排饭等,更新频率远低于本土快餐品牌。

而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目前吉野家控股在日本已有超过 1200 家牛肉盖饭店铺,开店空间有限,本财年店铺数量的净增长率仅为 2%。

△图片来源:吉野家官方微博

近年来牛肉及大米价格不断攀升,也使得主营牛肉饭的吉野家在成本方面面临更大压力,积极开拓新增长渠道有助于分散成本压力。吉野家最新财报显示,由于牛肉和大米价格上涨以及宝产业的成本结构,成本同比增长 0.6%。

上一财年(2024 年 3 月 1 日至 2025 年 2 月 28 日),吉野家实现净销售额 2049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02 亿),同比增长 109.3%,实现净利润 38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9 亿元),同比减少了 18 亿日元,降幅达 32.1%,降本增效任务艰巨。

02.

乌冬面子品牌曾退出中国

吉野家拉面之路道阻且长

对于吉野家而言,想要实现 5 年卖出 400 亿日元拉面的目标,中国市场至关重要。

截至今年 2 月,其在中国大陆共有 570 家吉野家门店,这也是其最大的海外市场,约占其海外总门店的 58%。

但在此前,吉野家旗下的日式乌冬面品牌 " 花丸乌冬 ",曾经试图开拓中国大陆市场,收效不佳,经营 11 年后无奈退场。

花丸乌冬 2011 年进入中国大陆,门店一度遍布上海、深圳、青岛、武汉等城市。但此后因经营不善及疫情影响,陆续关店,到 2022 年,其在中国大陆仅剩上海美罗城一家门店。

2022 年 8 月 31 日,日本吉野家控股在临时报告书中宣布,旗下品牌花丸乌冬面将全面退出大陆市场。

同年,日本另一主打乌冬面的品牌 " 丸龟制面 " 也宣布退出中国大陆。味千拉面则在 2024 年亏损约 4000 万元。

这对于想要通过日式拉面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的吉野家并不算好消息。事实上,日式拉面目前在中国市场一直面临着缺乏性价比、产品创新力不足等问题,未来,中国市场又将在吉野家的拉面战略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红餐网将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