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心童夺冠,一台难求?
台球运动,“翻红”了?!
5月6日,中国选手赵心童一举在世界斯诺克锦标赛中夺冠,引发社会舆论关注。据多家媒体报道,全国许多地市台球厅消费涌现热潮,持续火爆,甚至出现“一台难求”。
20年前,18岁的丁俊晖夺得英锦赛冠军,曾令斯诺克运动在中国全方位打开市场。20年过去,活跃在斯诺克一线的中国选手逐渐增多,斯诺克的发展重心悄然从英国向中国倾斜。
此次赵心童夺冠,斯诺克能摘掉“小众运动”的标签,进一步迎来职业化、商业化的春天吗?
赵心童夺得斯诺克世锦赛冠军 图/视觉中国
台球厅火了 斯诺克也火了?
据齐鲁晚报报道,山东鼎冠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邱彬公开表示,自赵心童晋级世锦赛八强起,自家经营的台球房内的斯诺克球台预约量激增,“想要预约斯诺克的球台非常困难了”。
对此,来自北京的职业中式台球运动员、俱乐部合伙人宋冬(化名)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赵心童的夺冠效应确实很明显,“近一段时间,台球厅生意很不错,每天流水取得增长,甚至还会有消费者主动询问,如何购买赵心童同款球杆产品”。
随后宋冬表示,大部分消费者仍是选择中式台球进行娱乐,而非斯诺克。斯诺克“专业、小众”的定位,是否因为赵心童夺冠发生显著变化有待商榷。
“我个人很爱看斯诺克比赛转播,但自己打球喜欢打中八,斯诺克只是偶尔打一打。”在宋冬看来,自己就是广大台球爱好者的典型消费“画像”。“毕竟,中式台球上手门槛较低,娱乐性较高,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而斯诺克专业竞技性太高,台球桌面大,球又相对较小,普通爱好者连续打进3颗球都很困难,因此市场体量很难说有多大。”
除宋冬之外,另有多家台球厅经营者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出于房租和运营成本考量,在有限的营业面积中,尽量去布置单位面积更小的中式台球桌肯定是促进提升“翻台率”和“坪效”的普遍选择。仅因为赵心童夺冠,就将消费者更喜爱的中式台球变更为斯诺克,从经营角度看并不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