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力争通过2至3年时间,省级水网体系基本形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省级水网统一调度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力争通过2至3年时间,省级水网体系基本形成,水资源调度管理规范高效,水网综合功能更加彰显,“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明显增强,“一网通达、一网统管、一网慧治、一网多用”格局基本构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发展安全保障有力。

2022年8月,山东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黄河流域首个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承担着为国家水网建设先行先试、探索路径、创出典范的重要任务。2025年2月,经中央编办批准、省委编委批复山东在原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基础上组建全国首家省级水网运行调度中心。

为扎实推进水网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全省水资源统一调度、统一配置、统一监管制度保障体系,《实施意见》明确,坚持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加强与国家水网及市县水网协同,按照工程管理权限,落实管理责任,实行分级管理。省级水网统一调度管理范围,包括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引黄济青、胶东地区引黄调水、黄水东调和沂沭河东调等5项省级骨干调水工程,省级水网主骨架“七纵九横”中的16条河流和省级重点调度名录中的其他13条河流,南四湖、东平湖,45座大型水库和跨市中型水库,以及引黄灌溉引水工程。根据水网功能不断完善,其他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引调水工程等动态调整纳入统一调度。

《实施意见》提出了13项主要任务。其中,明确加快完善水网工程体系,推进工程间、不同水源间水系连通,实现“纲、目、结”的有机衔接。明确多水源调配、计划管理、精准调度、指令执行等任务,要求科学编制省级水网水资源调配方案,编制下达省级水网年度调度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落实调度指令,强化指令刚性约束,并做好防洪调度与水资源调度的协调衔接。明确生态流量管控、水量水质监测、取用排水管理、做好应急保障等任务,要求建立生态流量调度预警和响应机制,加强水量计量和水质监测,规范用水行为,强化水质保障,做好防汛抗旱应急响应和遇突发水污染事件时的应急保障和处置工作。

《实施意见》还明确强化数字赋能、信息共享等任务,要求建成集防洪指挥调度、水资源管理调配、水网运行管护、水生态保护等重要业务系统和数字孪生成果于一体的省级水网调度管理平台,推动省级水网调度管理平台与相关业务部门管理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应测必测、应报必报、应用尽用。明确促进水网融合发展、加强水网工程运行管护等任务,加快构建完善与乡村振兴、内河航运、文化旅游等行业融合发展的多功能综合性水网,确保省级水网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实施意见》提出,研究制定水网统一调度管理具体办法,探索推进省级水网调度立法工作,持续深化区域综合水价改革,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基础性研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