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酷睿AI PC还是苹果MacBook?生产力、续航、AI、游戏全方位对决
x86 Wiindows以及ARM MacOS是当今笔记本电脑领域的两大核心阵营,不过x86 Windows生态是在性能体验和兼容性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而ARM MacOS生态则在续航能力和ARM原生应用体验上一度筑起了坚实的城墙。x86 Windows阵营想要打破这面墙,就要突破续航桎梏;而ARM MacOS想要打破这面墙,自然是需要在x86应用转译效率和兼容性方面实现质的提升。
当下,ARM MacOS生态在x86应用兼容性方面尚未取得突破,但x86 Windows阵营却等来了属于它们的破城锤——英特尔酷睿Ultra。
采用异构混合架构设计,融合台积电制程工艺的英特尔酷睿Ultra,尤其是新近发布的第二代酷睿Ultra处理器,一举解决了x86平台续航差的问题,它让Windows轻薄本真正实现了全天候不插电续航自由。且x86 Windows阵营优异的硬件性能以及兼容性,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都是一步到位、不折腾的选择。
与此同时,AI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强化了x86 Windows平台在AI部署和应用上的便利性。当苹果还在研究中国市场的产品到底该接入哪家AI大模型的时候,x86 Windows平台早已经有了不少专属的AI智能体,同时还能够像MacOS一样通过Ollama、LM Studio、AnythingLLM等工具快速部署本地AI大模型。
所以,当下x86 Windows笔记本与苹果MacBook Pro在基础性能、生产力性能、AI应用体验、续航等方面的表现到底如何?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看看两个平台的硬件配置规格,如下:
这次我们选择的测试机型分别是戴尔Pro 14 Premium和苹果MacBook Pro。
为了照顾到AI应用的需求,我们选择了32GB内存机型,因为目前可本地部署的32B及以下参数规模的大模型对于内存的要求至少需要超过24GB,所以想要在本地使用AI的话,32GB内存是最基本的配置需求。
·处理器单核/多核性能评估
其实大家在选择电脑的时候,性能往往是最为关注的要素之一。x86和ARM架构不同,严格意义上来讲性能对比意义不大,但我们不妨通过CINEBENCH R23这款x86和ARM平台的通用测试工具,大致了解一下英特尔酷睿Ultra 7 268V处理器和苹果M4处理器的单核与多核的性能水准。
左侧酷睿Ultra,右侧苹果M4
从单核和多核性能来看,苹果M4跑分上是有一定优势的,其单核得分2161,多核得分13775,相对于酷睿Ultra 7 268V处理器单核1891分,多核10455分而言,分别领先14%和32%。不过CINEBENCH R23测试其实只是代表了CINEMA 4D这款软件的渲染性能,二者在更多应用中的性能表现,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这里只做一个参考。
【注:单核/多核跑分数值越大越好】
·推选140V核显与苹果M4互有胜负
此外,酷睿Ultra 7 268V集成了锐炫140V核显,而苹果M4集成了10核心图形处理器。对于没有独立显卡的轻薄本、商用本、AI PC而言,无论是AI计算还是视频编解码、图像渲染,甚至基础的游戏需求,都要借助集成显卡来完成。
通过3DMark Solar Bay以及3DMark Wild Life Extreme测试可以看到,锐炫140V在Solar Bay光追性能测试中得分16901分,平均帧率可以达到64.26fps;而苹果M4 GPU总分为15231分,平均帧率为57.9fps,所以光追性能方面锐炫140V略微领先苹果M4。
【注:3DMark跑分数值越大越好,帧率越高越好】
而在DX12性能方面,锐炫140V在Wild Life Extreme测试中得分7669,平均帧率45.93fps;苹果M4 GPU得分9078分,平均帧率54.4fps,这项测试苹果M4略微领先锐炫140V,因此在GPU性能方面,酷睿Ultra 7 268V和苹果M4总体来说是各有强项,互有胜负的状态。
【注:3DMark跑分数值越大越好,帧率越高越好】
·两平台GPU AI性能评估
核心硬件AI性能方面,我们借助Geekbench AI这款通用工具测试了两个平台的单精度、半精度以及量化性能。酷睿Ultra 7 268V分别得分9935、24363以及28322分,而苹果M4分别得分9192、11042以及9270分,酷睿Ultra 7 268V分别领先8%,121%以及206%,从这项测试可以看出酷睿Ultra 7 268V平台对于数据类型的支持更加丰富,尤其是在面对半精度或经过量化之后的模型数据时,会有更高效的表现。
【注:GeekbenchAI跑分数值越大越好】
左侧酷睿Ultra,右侧苹果M4
从CPU、GPU以及AI性能三项测试来看,英特尔酷睿Ultra 7 268V总体来说在单核、多核、GPU DX12性能上略微落后苹果M4平台,不过在GPU光追性能以及AI性能方面,酷睿Ultra 7 268V有着更好表现。这也是为什么酷睿Ultra AI PC更受用户认可的底层原因。
·酷睿Ultra平台轻度生产力效率更高
戴尔Pro 14 Premium以及苹果MacBook Pro的主要应用场景还是办公,尤其是以图文、Web等为核心的轻度办公场景,占据了这两款产品大部分的使用需求。
所以接下来的生产力效率测试,我们使用两个平台都通用的WebXPRT生产力应用测试,它的好处在于可以客观反映笔记本电脑硬件平台在照片处理、相册整理、股票交易、加密笔记、OCR扫描、图表处理、文档作业等实际应用上的效率表现,这些应用基本覆盖了我们日常办公中的各种轻度应用类型。
左侧酷睿Ultra,右侧苹果M4
从测试结果来看,酷睿Ultra 7 268V平台总分为362,苹果M4平台总分为343。同时根据各个单项测试来看,酷睿Ultra 7 268V平台完成相同任务的耗时更短,因此整体生产力效率要更高一些。
【注:WebXPRT总分越高越好,单项测试数值越小越好】
·酷睿Ultra平台能效进步明显
英特尔酷睿Ultra平台的出现,一举打破了x86 Windows笔记本续航能力稍弱的固有印象。这次我们使用的戴尔Pro 14 Premium,在50%屏幕亮度、30%音量、Wi-Fi/蓝牙全开,且开启节能模式的情况下,PCMark 10办公模式续航时间为9小时6分钟,表现一般,但满足一天不插电续航需求没有太大问题。
同时笔者使用UL Procyon进行了一小时Office套件办公续航测试,酷睿Ultra 7 268V平台掉电量仅为9%,所以日常办公8-10小时计算的话,不插电续航没有问题。
另外笔者还测试了B站4K视频连续播放一小时掉电情况。
从下面两张Windows和MacOS系统电量监测图可以看到,酷睿Ultra 7268V平台连续播放1小时B站4K视频掉电量为11%;而苹果M4在节能方面还是展现出了ARM的实力,1小时掉电量为0%。不过正是因为酷睿Ultra平台的出现,二者之间的续航鸿沟正在被填平,同样的测试如果放在以往的老平台上的话,1小时掉电量有可能会达到20�0%,从中可见第二代英特尔酷睿Ultra平台在节能表现上确实进步极大,不过相对于ARM而言还有不小的进步空间。
·x86 Windows生态AI应用更加丰富
自2023年英特尔首次正式提出AI PC概念之后,现如今x86 Windows阵营的产品已经全面拥抱AI。不少厂商都已经有自家的AI智能体,而出色的兼容性又都能够借助第三方工具进行本地AI部署和应用,从而帮助商务用户显著提升办公效率。
苹果MacBook生态其实也在加速拥抱AI,但相对x86 Windows阵营而言,生态发展速度并没有那么快。毕竟前者相对比较封闭,苹果自己说了算,而后者更加开放,有大量的AI开发者参与到其中进行创新,因此发展速度自然是要更快一些。
我们通过Ollama这款Windows和MacOS都有的第三方通用AI工具,本别在本地部署了DeepSeek-R17B和14B参数的蒸馏大模型,看看酷睿Ultra 7 268V和苹果M4在AI大语言模型方面的表现到底如何?
测试时我们对DeepSeek-R1提出了相同的编程问题,首先来看酷睿Ultra 7 268V的表现,DeepSeek-R17B生成响应时间为40.77秒,生成速度达到了17.36tokens/s,14B生成响应时间为194.81秒,生成速度为9.22tokens/s。得益于英特尔ipex-llm框架的超强加速能力,酷睿Ultra平台在本地运行AI大模型的推理速度还是相当快的。
【注:生成响应时间数值越小越好,生成速度数值越大越好】
接下来再看苹果M4,它的表现也非常出色,DeepSeek-R17B生成响应时间为51.85秒,生成速度达到了19.75tokens/s,14B生成响应时间为207.63秒,速度为10.37tokens/s。
【注:生成响应时间数值越小越好,生成速度数值越大越好】
相比酷睿Ultra 7 268V平台而言,苹果M4平台的响应时间略慢,但生成速度会快一些。
其实相比MacOS生态来说,如今x86 Windows生态胜在AI应用的丰富性上。除了Ollama、LM Studio、AnythingLLM这些第三方通用AI工具之外,x86 Windows生态很多日常应用都融入了AI功能,如爱奇艺的智能影片推荐、QQ音乐的致臻母带音效、显著改善办公效率的AiPPT、傻瓜式在线和本地AI助手Flowy,甚至还有丰富的文生图、图生图、文生视频,AI绘图等不同领域的应用。
比如下面两张图片,第一张是使用FlowyAI助手,并借助DeepSeek-R1大语言模型快速生成弹球游戏,第二张则是AI闪绘应用根据用户所画线稿实时生成效果图,这些应用都能够借助英特尔酷睿Ultra平台出色的算力支持,实现本地化部署和应用。
·锐炫140V核显可满足办公 游戏双重需求
以往,轻薄型笔记本或商务笔记本基本没有游戏能力,但商务用户并非都对游戏免疫。办公 轻度游戏其实是不少商务用户的客观需求。苹果M4平台集成的GPU有相当不错的图形性能,但苦于ARM MacOS生态对于游戏的支持极为有限,所以大部分游戏都无法在其硬件上顺利运行。
而x86 Windows生态自从迎来酷睿Ultra平台,尤其是采用Xe2架构打造的锐炫140V核显诞生之后,整体游戏体验再次上升了一个台阶。
像是《极限竞速:地平线5》《赛博朋克2077》《荒野大镖客2》这样的3A游戏,在1080p分辨率下,只要画质调整合适,平均帧率都能够达到40fps或50fps以上的表现,这对于那些既有办公需求、又有轻度游戏需求的朋友来说,就完全不必像以往那样非要去买厚重的游戏本了,一台轻便的AI PC或商务笔记本,也能满足办公 游戏的双重需求。
·特定应用兼容性还是x86 Windows更胜一筹
兼容性是x86 Windows相对于ARM MacOS而言优势最为明显的地方,尤其对于一些有专业应用需求的用户来说,x86 Windows肯定是首选。比如金融、工业、医疗等领域的软件或控件,ARM MacOS即便已经在兼容性方面有了极大进步,但依然很容易遭遇兼容性问题。
最典型的就是BIM软件,像Revit、Navis works、Lumion、Fuzor和Tekla等,大都是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的应用,因此在MacOS上无法直接运行这些软件,而如果通过转译去运行的话,效率又会大打折扣。
此外,某些商用设备,如打印一体机或工业设备等等,与ARM MacOS之间也存在大量的兼容性问题。因此在很多大型企业、工业、工厂园区等场景下,鲜有使用ARM MacOS设备来进行工作的。
而具体到戴尔Pro14 Premium和MacBook Pro这两款产品,酷睿Ultra 7 268V的硬件加上Windows11的系统赋予了其出色的兼容性,可以为企业用户带来高性能、高效应用体验。
·结语
通过这次对比测试,我们基本能够了解当前x86 Windows平台和ARM MacOS平台在性能、续航、AI应用、游戏体验这些方面的表现。
总体来看,苹果M4有着不错的单核和多核性能以及AI性能,且在续航能力上依旧保持了ARM架构的优异体验。而第二代英特尔酷睿Ultra平台则有着不错的生产力效率、AI性能、丰富的AI应用生态和能够满足办公 游戏需求的生态支持以及进步明显的续航表现,甚至不少调校出色的第二代英特尔酷睿Ultra机型的续航可以超过20个小时。
另外对于大众用户而言,其实价格也是比较敏感的因素。32GB 1TB存储方案的戴尔Pro 14 Premium参考价格为12488元,而32GB 512GB存储方案的苹果MacBook Pro价格达到了15999元,如果将硬盘扩容到1TB,总价就会来到17499元,加上国补优惠也达到了15000元以上,显然前者的上车压力会小不少,而且如果确实有轻度游戏需求的话,x86 Windows平台其实还是更好一些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