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肇庆,何以年轻?
城乡来了年轻人,发展有了新故事。
"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以下简称 " 百千万工程 ")掀起的青春风暴,让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肇庆加速成为大湾区 " 青春引力场 "。
"95 后 " 刘小婷来高要铁岗社区担任 " 乡村运营官 ",传媒专业毕业的刘莹莹回到家乡四会当一名 " 乡村捣蛋人 ",2021 年毕业的梁志鹏让 " 莲塘味道 " 走出大山 ……
从城乡创业实验室里的 " 新农人 ",到跨境电商产业园的数字化游牧者,从新能源汽车车间里的技术极客,到街舞大赛中的热血少年,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年轻人都被需要、被尊重、被点燃,让拥有 2200 年历史的肇庆焕发出 " 逆生长 " 活力。

奋斗者年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刘小婷,一名 95 后的 " 江西姑娘 "。高要铁岗社区保存完好的百年青砖石板路,让她停下了脚步。
2023 年底,她和社区党支部书记一块挨家挨户说服村民出租闲置老屋,引入文创、餐饮等业态,成功打造 " 屋顶咖啡 " 网红打卡点。

95 后江西姑娘刘小婷。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琳 摄
在新业态带动下,2025 年一季度,铁岗社区接待游客超 8.3 万人次,比去年同期翻了七倍,村里餐馆常常座无虚席,带动村民人均月增收 2800 余元。
随着 " 百千万工程 " 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像刘小婷这样的年轻人来到肇庆的广阔乡村。他们用 " 新潮基因 " 重构城乡边界,将土地资源转化为创业场景。
高要莲塘镇是典型的岭南鱼米之乡,养殖的罗氏虾占全省的 20% 以上。面对陈旧的产业模式,两位 "95 后 " 年轻人分别从生产端和销售端进行改进。
曾就职于银行的青年梁光铖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精准增氧,建立水质监测平台,统一养殖标准、种苗供应;在乡村振兴志愿者两年服务期满后,梁志鹏选择留在莲塘镇创业,用镜头记录罗氏虾的捕捞晒,助力罗氏虾通过冷链物流直达北上广的餐桌,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梁志鹏组建了 " 莲塘镇青年新媒体助农团队 "。 肇庆头条 供图
对乡村而言,年轻人的加入意味着新思路、新方法。他们用创意和汗水,改写 " 面朝黄土背朝天 " 的乡村叙事。
传媒专业毕业的刘莹莹放弃了高薪稳定的白领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四会当一名" 乡村捣蛋人 "。通过就业帮扶、技术输出和产业联动的方式,她吸纳周边农民参与蛋鸭养殖,累计带动了 60 多户农户养殖蛋鸭,规模养殖户平均每年可增收 30 万元。

刘莹莹回到家乡四会当一名 " 乡村捣蛋人 "。肇庆头条 供图
曾在京东集团工作 8 年的周泓辰来到怀集下帅乡担任 " 乡村 CEO",负责运营怀集县兴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他带动下,兴帅农业接连和广州酒家、海天等大品牌达成合作意向,推出多款双 IP 产品,进一步拓宽市场。
青春风暴不仅刮向肇庆的田间地头、茶园竹林、古镇老街,还覆盖了车间工厂、城市空间,形成全域联动的青年能量场。
位于肇庆新区的车间里,香港青年黄伟光带领团队研发第六代脉冲整流器,以 32 段复合波脉冲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实现 " 全球研发、肇庆制造 " 的产业链升级。而在小鹏汽车产业园,职业学院毕业生化身 " 数据标注员 ",为自动驾驶算法提供海量路网标注,用代码定义未来出行图景。

城市心态年轻:古城焕新开放创新
90 后、00 后选择肇庆,其中一个原因恰恰是这座城市 " 不年轻 " 的底蕴。
作为岭南文化、西江文化和广府文化的发祥地,肇庆曾是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丰富的历史人文和山水风光资源让年轻人看到人生更多可能。

铁岗社区屋顶咖啡。陈彦成 摄
" 铁岗社区原生态的肌理,在快速城市化的珠三角实在太珍贵了。" 刘小婷感慨道。
在金渡镇水口社区,作为 " 端砚源村 " 的传承人,年轻的莫泳元创新传承传统手艺,开发的瓜果、如意、瑞兽等样式砚石手玩件成为网红产品。
这种文化自信的觉醒,正在肇庆形成一股新潮流。端砚、龙舟、花席、洋篮等非遗 " 焕新 ",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来肇发展。

李柏宇在分享红木经营经验。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琳 摄
" 红木不仅是家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1996 年出生的李柏宇,拒绝让非遗红木困在博物馆,开发艺术性和实用性兼具的红木卡纸画,研发舞狮狮头、鼎湖山等造型,通过跨境电商链接海外市场,让传统工艺利润翻十倍,帮助濒临失业的手艺人重获生计。
为了让年轻人来肇庆、留得住,肇庆让应届毕业生凭学生证即可免费游览七星岩、鼎湖山等 5A 级景区,将文旅福利转化为人才留驻的软性、黏性。
针对高端人才,肇庆推出博士可享 5 年 60 万元生活补贴,配偶每月 3000 元保障,人才绿卡覆盖教育、医疗等全维度福利。
作为 " 百万英才汇南粤 " 的亮点工作,肇庆在紫荆西堤夜市首创 " 夜招聘 ",边逛边投简历的模式吸引青年就业;广佛肇合作区推出 " 妈妈岗 ",弹性工作制下月收入不低 ……

肇庆在紫荆西堤夜市首创 " 夜招聘 ",边逛边投简历的模式吸引青年就业。王焌鑫摄
伴随着年轻人不断涌入,肇庆着力打造丰富的适合年轻人的业态和场景。
元魁塔历史地标变身青年双创高地,下沉式剧场举办大学生音乐节,非遗展示馆与跨境电商基地共生,日均吸引超 800 名年轻人。
岩前休闲半岛紧跟 " 业态混搭 " 潮流,构建 " 一地多玩 " 的新消费场景,催生 " 餐饮 + 文旅 " 新业态,提升消费者体验,进一步释放消费新活力。

岩前休闲半岛。梁亮 摄
2024 年肇庆首届街舞大赛吸引 360 位年轻人参赛。169 位街舞青年还参与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和其他城市年轻人共创 " 最多人同时跳街舞 " 中国纪录。

鼎湖山 " 问鼎祈福 " 成网红打卡点。
鼎湖山 " 问鼎祈福 " 成网红打卡点,紫荆西堤夜市以汉服巡游、非遗灯会重构夜间经济 ……" 情绪价值 " 正在取代传统消费逻辑,肇庆用 Z 世代语言重新包装自己,在年轻人中既出圈、又出彩。

主导产业年轻:新能源注入新活力
肇虽古城,其命维新。厚重的历史与肇庆产业向新向上相互印衬。
3 月最后一天,小鹏汽车宣布,小鹏 MONA M03 第 10 万辆整车在肇庆工厂小鹏 MONA 制造基地下线,成为造车新势力纯电最快生产下线和交付纪录保持车型。

小鹏 MONA M03。来源 小鹏汽车公众号
作为小鹏汽车最大爆款,MONA M03 同时满足年轻人既要科技感又要美感的需求。何小鹏表示,MONA M03 超四成车主为女性,00 后占比超两成,30 岁以下年轻人占比超七成,超 20% 的增换购用户来自 BBA 等传统豪华品牌。
在小鹏汽车、宁德时代等企业的带动下,2024 年,肇庆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 1168 亿元。
一座 " 年轻 " 的城市,才有可能同时拥有小鹏汽车、宁德时代这样的年轻的龙头企业,才有可能同时拥有发展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 " 两新 " 产业的潜质,才有可能生产出小鹏 MONA M03 这款 " 年轻 " 的爆款产品。

宁德时代肇庆基地。王振宇 摄
肇庆的年轻密码,还藏在新兴产业与青年人才的共舞中。
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到:2021 年以来肇庆新增 5 所高校、总数达 11 所,中职、技工院校达 21 所,在校生共 25 万多人,全市高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均位居全省前列。各大高校,也在结合自身优势助力城市发展,可谓湾区制造业的 " 黄埔军校 "。

肇庆学院。
肇庆学院、市技师学院与宁德时代、小鹏汽车共建 " 订单班 ",打造校地协同与联盟生态,让青年本地就业率高达 98%;通过大学生联盟链接在外学子与本地资源,形成 " 实习 - 创业 - 就业 " 闭环。
龙头企业不仅 " 链动 " 完善整条产业链,还成为青年人才的 " 蓄水池 "。

位于金渡工业聚集基地内的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压铸技术中心研发人员林韵推动大型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应用,助力企业投产全球最大吨位 12000T 智能压铸单元;广东好顺欧迪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部研发工程师伍世超顺利解决了行业中溶剂型清洗剂缺乏相关清洗率测试标准的技术难题,研发出一种用于测试溶剂型清洗剂清洗能力的人工合成的油污。
在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平均每天有 700 万件跨境电商包裹从这里发往全球,近 3 万名青年穿梭于希音、拼多多的智慧物流园区,肇庆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 " 留粤就业 " 新选择。
肇庆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肇庆更有为。
肇庆的 " 年轻 ",不仅在于政策对青年的诚意、产业给青年的舞台,更在于千年文脉与青春创意的碰撞交融。当新能源汽车遇见宋城墙的砖石,当西江的渔舟唱晚化作电商物流的繁忙图景,这座古城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书写着 " 青年与城市共生共荣 " 的新时代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