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战机入局,印度想在空中“隐形突围”?
文︱陆弃
印度再次以实际行动释放出强硬信号。5月27日,印度国防部发布消息称,国防部长辛格已批准一项框架性计划,正式启动第五代隐形战斗机的研发项目。项目由印度航空发展局主导,预计将打造一款双引擎隐形战机,向有意向的私营与国有企业开放竞标通道。消息发布之际,印巴边境局势持续紧张,印度这一举动可谓“在枪声中催生铁翼”,更像是一场军备博弈的预备冲刺。
这不是单纯的国防科技升级计划,而是一次具有强烈战略意图的军事表态。在对外层面,这项隐形战机计划是印度对巴基斯坦、乃至更广泛地区安全格局的一次“火力声明”。几周前,印巴边境再起军事摩擦,尽管并未全面开战,但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与安全焦虑再度高涨。在此背景下,高调宣布隐形战机项目启动,无疑将被视为对巴基斯坦的战略威慑,也是对国内鹰派力量的一次政治交代。
但事情并不止于此。从装备结构来看,印度空军正试图通过“国产+第五代”的组合,摆脱长期以来对外购战机的依赖。目前,印度空军的主力仍以俄制苏-30MKI与法制“阵风”为主,而这些战机虽在性能上尚可,但依赖外部供应的弊端在实战中暴露无遗,零部件短缺、升级滞后、武器系统兼容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发展“本土隐形战机”不仅是一项军工战略,更是一场国家意志的技术自救。
印度航空发展局提出的这款隐形战机,代号“AMCA”,早在几年前已浮出水面。其定位为第五代双发战斗机,强调隐形能力、高机动性与模块化作战能力。但问题是,从设计到量产,这类复杂战机的研制周期动辄10年以上。以中国的歼-20为例,从立项到正式服役历时20余年,期间几度迭代,投入数千亿资源。而印度航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能否真正做出技术合格、战场实用、可规模生产的隐形战机,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