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土豪注资,高合汽车又“活了”?

谁能想到,久未露面的高合汽车,竟然找到了 " 新靠山 "。

最近,老狐刷到不少关于高合 " 复活 " 的信息。本以为又是捕风捉影的 " 谣传 ",查了之后才发现,还真是确有其事。

2025 年 5 月,一条工商登记信息悄然更新:一家新公司 " 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 " 成立,注册资本 1.43 亿美元,最大股东是来自黎巴嫩的 EV Electra Ltd.,持股比例近 70%,法定代表人也换成了黎巴嫩人 Jihad Mohammad。

估计很多人和老狐一样,根本没听过高合的这位 " 新金主 "。简单查了查,虽然在全球主流市场中榜上无名,甚至一直未能真正实现车辆 " 量产 ",但这位黎巴嫩富商曾自诩为 " 黎巴嫩乃至阿拉伯世界首家电动汽车制造商 "。

当然,对于高合汽车来说,接盘人是谁不重要,能 " 续命 " 就行。而这位 " 新金主 " 也需要一家能够助力其实现其 " 造车梦 ",二者正好各取所需。

不过,一家 " 落跑 " 车企,和一个 "PPT" 造车的金主,真能完成高合的 " 复活 " 大业吗?

今天,老狐和大家聊聊这事。

不太靠谱的 " 新金主 "

虽然有人注资是好事,但老狐必须得说,这位 " 新金主 " 还真不怎么靠谱。不信,咱们捋一捋。

2017 年就成立了的 EV Electra,到现在也有 8 年了。正常来说,怎么也该有几款 " 代表作 " 撑撑面子了。

事实上,这家公司到现在还停留在 "PPT 造车 " 阶段,发布过的车也都没一款是真正走向量产的。

2021 年推出的首款车型 Quds Rise,从发布的那一年开始,创始人 Jihad Mohammad 就在提量产的事,结果就是到了现在,也还是没真正量产,甚至这款车都从官网撤掉了。而现在官网上还有四款车型,也都是展示阶段的产品,什么时候会量产,也是未知数。

不过,这还不是最不靠谱的。

EV Electra 的口碑其实也不咋地,据说,这家公司的产品曾多次被指责 " 抄袭 " 或 " 换壳 "。比如,其展示的一款电动 SUV,被认为是换标天美 ET5。

Quds Roadster 被底特律电动前 CEO Albert Lam 指责 " 无耻 " 套用 SP:01。Capital 2025 甚至在外形、参数等方面与雷诺江铃羿高度相似。

可能有人要说,高合现在缺的是钱,别管人家之前靠不靠谱,拿钱 " 续命 " 才是最重要的。

话是这么说,不过,老狐看了 EV Electra 过去干的一些事之后,感觉这位 " 新金主 " 最后能不能把钱拿出来,还真不一定。

根据相关媒体资料,2021 年 11 月,该公司宣布将收购底特律电动(Detroit Electric)的大部分股份。

结果,EV Electra 压根没给人家打钱。不打钱就算了,关键是 EV Electra 在合作还没完全达成的时候,就先将底特律电动的 SP:01 " 换标 " 后对外宣传。

2023 年 12 月,EV   Electra 还说过要收购瑞典 NEVS 公司 Emily GT 豪华电动轿车和 PONS 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并计划在土耳其投产 Emily GT。到最后,这事也是一样没了音讯。

从 EV Electra 过去的种种表现上看,多少都有点 " 不讲武德 " 的意思。这次,EV Electra 又要注资高合,老狐觉得,在钱没有完全到账,一切都还不算板上钉钉。

为什么会选择高合?

抛开这位 " 新金主 " 是否靠谱不谈,其实很多网友对于 EV Electra 的注资都有疑问态度。毕竟,从高合过去的发展上看,它着实不算一个 " 潜力股 "。

老狐一直觉得,高合汽车一开始就不是个务实派。别人都在强调规模、盈利和控制成本,想着怎么 " 活下来 ",而高合汽车偏偏执着于 " 造梦 "。

一上来就推出七八十万的 HiPhi X;车门投影、" 展翼门 "、中控大屏矩阵等极致设计全在一款车上体现;斥资数十亿打造了智能工厂……高合汽车算得上是中国汽车市场上,最不讲性价比的品牌。

普通人是不会真的为橱窗里的 " 水晶鞋 " 买单的,一个没有时间沉淀,也没有过高的影响力的品牌,同时存在着市场节奏与主流完全错位的硬伤,历史遗留问题一大堆的车企,就算是注资 " 复活 ",又会有多少受众呢?

这种情况下,高合的新老板却并不是那么在意,原因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一下。

EV Electra 过往在行业内的口碑确实不太好,一般不是实在 " 活不起 " 了,估计也没谁会和这个不怎么靠谱的公司建立合作。

另外,高合虽然说在中国市场上不被看好,但是人家确实也是有完整产线、三电系统、品牌资产的中国企业,光是数十亿打造的那个智能工厂就已经够诱人了。

比起在欧美建立整车平台,借壳高合造车,对 EV Electra 来说,速度快,代价也要小的多。

" 复活 " 故事讲得下去吗?

一家 " 落跑 " 车企,和一个 "PPT" 造车的金主建立合作,要讲的是一个 " 复活 " 故事。实话说,老狐觉得,这个故事还真没那么好讲。

现在,高合汽车在国内市场上已经谈不上品牌信任度了,即便网传这次拿到钱,高合汽车计划先向已支付定金但尚未收车的客户退款,同时召回部分员工、重启盐城工厂产线。

但是,对于一家曾出现过重大危机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想要重新拿回用户的信任,不是做这么点事情就能解决的。即便重回市场,恐怕也很少有人会 " 冒险 " 选择高合。

这样的情况,相信 EV Electra 不会想不到。老狐觉得,EV Electra 很有可能会让高合以 " 新品牌 " 身份出海。

一个本就在海外没什么影响力的品牌,身上又有中东富裕市场喜欢的 " 豪华 " 标签,去了海外," 重生 " 的故事或许会更好讲。

当然,这里还存在着另一个问题。那就是,EV Electra 本身在海外就没什么名气,也没有研发实力和量产能力,估计高合想靠它打开销路可能性不大。

老狐只能说,如果 EV Electra 能如约注资,高合也只算是拿到了一个暂时续命的 " 氧气瓶 "。

至于能不能在 " 氧气 " 耗尽之前找到出路,就看高合能不能快速赢得海外消费者青睐,建立好全球渠道与服务体系了。

结语

黎巴嫩富商注资,高合汽车得以重建,部分车主能挽回一点损失,部分人可能会因此重新获得工作机会……总之,表面上看的确算是一件好事。当然,表面之下的东西,我们还是要看一看。

一个还在造车 "PPT" 阶段的中东车企,与新能源战场上的 " 逃兵 " 组队,实在让人难以将其和 " 成功 " 二字扯上关系。老狐不能说这件事一定做不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要想讲好这个 " 复活故事 ",高合和 EV   Electra 未来的路,并不好走。

参考资料:

微博、汽车之家

编辑: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