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牛马们,就该看这样的爽剧
《折腰》没想到带火的是一个素人——
廖娟。
江湖上,流传着她的 " 惨案 "。
几十集的电视剧,剪辑组 4 个人,她是其中之一。
《大奉打更人》,剪辑阵容不变。
只是原本的 " 同辈 " 实习生苏行已转正,但娟,还是实习生。
很多人说,这就是天选牛马。
果然,大家越来越明白自我定位,不得不共情起打工人来。
明星塌房暴雷,后期连夜爆肝 p 图。
网友想起了加班改方案的自己。
以前看《奋斗》。
她好有个性,他好宠她。
现在代入打工人视角,真的很想刀人。
牛马们,如何解下口嚼子?
这部剧可能提供了新的方案,从吃开始——
吃饱睡足等幸福
しあわせは食べて寝て待て
这剧的头一集,就压抑到引爆牛马共鸣,看看什么叫低能量宝宝的一天。
主角麦卷聪子,38 岁,单身大龄社畜一枚。
几个镜头,就能突出她的生活状态。
瘫在床上,外面天是亮的,窗帘却是关着的。
泡面旁的房租单。
大中午,一个人的午餐。
低精力,浅抑郁,社交恐惧。
社畜三大典型症状。
至于原因?
得追溯到一场病。
不是什么大病,而是会让日常生活不舒服,并且跟随一生的慢性病。
这场病,夺走了麦卷的精力,更腐蚀了她的生活。
职场里,她被欺负,而后离职,现在干着一份一周只上四天班的兼职。
家庭里,重男轻女老妈,房子留给弟弟,生病后更是日常催婚,言语打击。
社交中,麦卷也自我隔绝,连租房房东在隔壁都要觉得别扭。
有一个情节,略显心酸。
看病时,医生多问了几句病况。
麦卷也忍不住多倾诉了几句,但只得到医生的冷漠回复:" 哦 "。
说他冷漠嘛,他又关心道:38 啊,你不尝试结婚吗?
麦卷只能脱口而出:
你这是性骚扰!
如此种种,把麦卷一点点蚕食成都市里的 " 空心人 "。
事情发生了转机,起于一口普通的食物。
一次去找便宜租房,麦卷遇上一个 90 岁的房东婆婆。
社牛婆婆,看到麦卷头疼,特意请她吃萝卜片。
社恐麦卷也推脱不了,硬着头皮啃了啃,却意外发现,自己头疼竟然好了。
之后,婆婆的 " 儿子 " 阿司,给麦卷送了汤及杏脯,这一下,又把麦卷的病症给医好了。
麦卷忍不住问了问阿司,阿司说,这是药膳啊。
可以对症下药,甚至可以治病。
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
麦卷克服社交恐惧,搬到团地,租下婆婆的房间,和婆婆一家学药膳,开启了新人生。
02
可想也没那么简单。
没钱,寸步难行。
药膳确实改善了麦卷的生活。
比如,公车别人开空调,她咳嗽,想起阿司送给自己 " 杏脯 "。
打开,吃完,喉咙就不干了。
比如,被阿司拒绝 " 教学药膳 " 时,房东婆婆送来番薯和奶茶。
甜食打开了她的心房,也解开了阿司曾经因教病人药膳受挫的过去。
眼看着麦卷的生活慢慢向好。
但,一个很俗却很真实的命题,在这部治愈剧里出现了——
钱。
梦想靠钱,爱好烧钱。
没想到,药膳也得花钱。
一个情节。
本想着买玉米做药膳的麦卷。
却发现超市的玉米涨价了,她拿起来又放下。
回到家。
因为几百日元(人民币几十块钱),搞得心神烦忧,斤斤计较。
这种日子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编剧没有回避 " 钱 " 这个概念,而是直面真相,尽力描摹每个社畜都能共鸣的窘迫瞬间。
比如,麦卷看着工资卡上的工资,扣来扣去只剩这么点,失望地撇撇嘴。
回到家,祸不单行,租房里灯泡坏了。
再低头,袜子破了。
一点点划掉便利贴上要买的东西。
瞬间觉得生活无望起来。
没钱,和大多数人一样,麦卷也会想着卷副业。
但白天上班,晚上搞副业,普通人精力跟不上,就觉得好累。
这时候,麦卷又想到了药膳。
在不开心的时候,泡杯清心的茉莉花茶?才发觉泡茶,还得先起身烧壶水。
扑通一声又坐下了。
原来。
生活的真相只是——
即便生活足够贫瘠、无聊,也还有坍塌的可能。
药膳的抚慰人心,不如说是,煮药膳的仪式感,给疲惫的生活抗争出了一点喘息的空间。
而一旦意志力被压垮,所谓的仪式感,第一个被抛却。
那这部剧,真的一心致郁吗?
也不是。
因为它知道,只有认清血淋淋的真相,才能真正回答另一个终极问题——
在这场注定成为牛马的征途中,我想要活成什么样?
或者,究竟能活成什么样?
03
日剧,总是无关乎宏大,总拿 " 鸡毛蒜皮 " 当主菜。
但总能在这些细节,让人深度共鸣。
麦卷型的 " 低能量 " 的瞬间,我们都曾经历——
早上起床,闹钟响了。
明明都要迟到了,就是躺着不想起床。
来上班了,打开电脑,看着便签里列得满满当当的工作计划,却一定要边焦虑边摸鱼。
有的上进牛马们,也许会埋怨自己——
我太懒了,太不勤奋了。
然后就像麦卷一样,问一句——
距离我想要的生活,还有多远?
然后拼命内卷,最终情绪耗竭,倒地不起。
面对着牛马们的困境,这部剧,也提供了一个温柔的解法。
它轻轻地把你掰回来,并告诉你——
好好躺下。
比如,90 岁的房东婆婆,梦想到现在才实现。
你问,她的梦想?
因为她丈夫生前,自己就是家庭主妇。
能有个人当家务的助手。
可她等啊等,等到丈夫去世,等到 90 岁,遇上了阿司才实现。
够惨啊。
但,剧中婆婆却很乐观——
梦想会实现呢,我也不是多么努力,才能这么好运气。
相反,我只是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好好生活。
活着活着好运气可能就这样找来了。
简单说,就是只要活得足够长,就可以实现了嘛。
你说这不是阿 Q 精神吗?
但谁说阿 Q 精神就一定不好呢?
这部剧,仿佛就是一本社畜舒压手册。
打开一集,摘抄几句话,总能让你得到一丝治愈。
比如,勇敢反内卷,向老板说,明天我不上班。
关键是,老板还道歉了。
比如女主在上家单位受到同事打压。
她说因为自己精力有限,甚至连愤怒和反抗都做不到。
但当被问到是否原谅对方时,她的回答却十分肯定——
不。
因为这样就只有她一个人是开心的
因为自己在身体很难受的时候,
没有办法去做宽宏大量的人
拒绝讨好型人格。
你会发现,牛马工作给人带来的,是自我异化。
现在女主现在所做的,是一点点对人格的修复。
并不是因为药膳真的有什么起效。
而是以吃为契机,重新去体察生活,让干涸的内心一点点被滋味沁润。
就像剧中的一个细节。
女主在超市看到快熟米饭,她理解不了以前工作的时候怎么会买这种东西吃,又贵又没味道。
大概,只是为了适应效率至上的社会规则吧。
所有的事情,都要给工作让位,让我们丢失了对平凡事物的感知力。
后来,房东婆婆送给她一袋乡下刚收获的新米,她熬了一锅白粥,兴奋地品尝。
你会说,不就是白粥而已,至于吗?
可重要的不是粥。
而是一种心境和能力——
你是否能够品味出新米和陈米的区别?
再看这一锅粥,特地用砂锅熬的,微稠又恰到好处,只配了简单的几样小菜,但隔着屏幕都感觉特别诱人。
这就是日剧的思路——
当职场无法被掌握时候。
起码,我们还可以关注那些确定的事,吃好这一顿饭,过好这半个小时。
与其思考,要活成什么样,然后被现实鞭打得体无完肤。
不如松弛点,想想怎么活得更开心一些。
比如,在超市里买一些梅子,然后做成梅子酒,等待一个月,然后倒到杯子里,在阳光下欣赏。
比如,关注一下,烤肉什么时候夹起来才最好吃。
在微小的生活细节里,找到一点治愈。
这才是我们这群牛马得以不断奔跑,到达彼岸的力量源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