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粪池变“死亡陷阱” 校园安全岂容如此敷衍
5月19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有学生掉进化粪池不幸身亡。5月20日,校方通报,当天下午3:51,该同学在体育课后不慎坠入化粪池,同行同学施救未果后向老师报告,学校立即投入救援并报警求助。经消防、医疗等力量全力施救,仍不幸死亡。目前,校方已成立工作专班,配合有关部门处置,全力做好善后事宜,并加强风险排查,确保校园安全。
一名学生在体育课后归还篮球途中,不幸坠入化粪池,年轻生命戛然而止。化粪池井口被腐化木板和假草皮覆盖,与周围草坪几乎融为一体,毫无警示标识与防护设施,成了隐蔽的“死亡陷阱”。讽刺的是,校方年初刚完成安全检查,却对此视而不见,直到生命消逝才承诺“加强排查”。
网友的愤怒直指核心:“安全检查是闭眼签字吗?”“为什么不设警示标识?”学校在安全管理上存在明显漏洞,本应定期检查维护的设施,却因疏忽成为夺命的隐患。化粪池设计承载力不达标、护栏间距超标、第三方检测报告被“观察处理”等细节,暴露了“应付式管理”的顽疾。这种“做样子”的防护措施,既暴露了技术缺陷,也说明管理者在赌运气。更令人痛心的是,此类悲剧不断上演。甘肃白银两名儿童因向化粪池扔鞭炮爆炸受伤,法院判决物业公司担责三成;重庆丰都男童坠井案中,管理方因井盖未固定承担主责。法律早已明确,公共场所管理者未尽安全保障义务需担责,而本案校方的过错更甚。若调查证实长期漠视隐患,相关责任人甚至可能触及刑责。
一块假草皮,葬送了一个家庭的希望,也照见了校园安全最不堪的角落。这次的悲剧是对所有高校的深刻警示,特别是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当安全检查变成填表格、走过场,当“加强管理”只是写在通报里,所谓的“平安校园”就成了空话。校园安全必须落到实处,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与表面,打破“不出事不重视”的侥幸心理。通报中“加强排查”的承诺,需用行动兑现。须知,每项安全标准背后都是血的教训,不能总让年轻生命为管理漏洞买单。
生命无比珍贵,校园应是青春绽放的沃土,而非暗藏危机的险地。安全不能光喊口号,得真做事;责任不能只发通报,得真追责。只有把制度落实到每一块井盖的检查、每一次巡查的执行,才能避免“假装的安全”再吞噬生命。(评论员 宋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