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甜醅子到黄芪 喝出西北味道与文化自信

慈茶馆的工作人员正在调配茶饮
在奶茶与新中式茶饮风靡全国的今天,兰州本地两家茶饮品牌凭借独特的文化基因和跨界创新路径,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佛慈慈茶馆,以 " 药食同源 " 理念布局健康茶饮市场。原创茶饮品牌 " 放哈 ",则从西北物产与方言文化出发,打造极具地方辨识度的新茶饮加情绪价值消费体验,不仅为茶饮行业提供了新范本,也为兰州品牌实现破圈提供了现实路径。
从药柜到茶杯
百年药企的年轻化突围
去年初夏,兰州市城关区的佛慈慈茶馆开业。这家由百年药企佛慈制药打造的线下门店不售药,却以养生茶饮为主打,让无数年轻消费者驻足。" 我们不是转型,而是在拓展中医药文化的边界。" 佛慈市场部总监安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慈茶馆的饮品配方由佛慈研究院、老中医顾问及中医药专家联合研发,秉持 " 一饮一方,轻养健康 " 的理念,精选黄芪、当归、党参、枸杞、桑葚等药食同源中草药材,融合佛慈自有种植基地的大麦嫩苗等原料,推出 " 乌漆嘛黑 "" 卿卿桃花饮 "" 黄哥蜜瓜青汁沙冰 " 等热销单品。这些饮品兼顾口感与功效,融入籽瓜、黄河蜜瓜等兰州本地特色食材,化身一杯杯时尚的轻养生饮品,为年轻人打造兼具潮流与专业的中式补给站。
不仅是饮品店,更是国潮养生的文化窗口。慈茶馆与甘肃省博物馆联名推出大慈大 " 杯 " 黄芪补气饮,将中药黄芪以拟人化形象融入杯套设计,让传统中医药文化在手中轻巧呈现,每一杯饮品都成为行走的文化符号。据安宁介绍,慈茶馆即将推出的 "Fit" 系列,其中玉米须咖啡选用陇西玉米须与云南小粒咖啡,提神醒脑的同时兼具排湿降糖功效,精准契合时下年轻消费者 " 边放纵边养生 " 的需求。
一杯甜醅子奶茶
文旅融合的情绪共鸣
" 放哈 " 诞生于 2010 年,品牌名源自兰州方言,意为 " 歇一歇、缓一缓 "。其标语 " 烦事先放哈 " 传递出西北人特有的豁达洒脱,也呼应了当代年轻人对生活节奏的自我调适。
" 我们不是在卖一杯茶,而是传递一段西北故事。"" 放哈 " 品牌市场总监石亚娟表示," 手握‘放哈’,无论你是兰州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在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它是一种社交货币,为本地文化与外界的交流提供了谈资,让人们在朋友圈和社交网络中自带情感表达。产品有了灵魂,消费者也能通过互动共创,感受到归属与连接。"
加入 " 放哈 " 以来,石亚娟见证了品牌从地方特色走向文旅新潮的蜕变。她介绍," 放哈 " 以甜醅子、软儿梨、灰豆子等本地食材为基底,通过产品创新打破茶饮同质化困局。让 " 放哈 " 成为旅游打卡必选、茶饮榜单常客,被媒体和消费者誉为 " 兰州人自己的茶饮 "。
文化赋能经济
兰州茶饮的区域崛起
佛慈慈茶馆与 " 放哈 " 的品牌效应深入人心,折射出兰州茶饮品牌跨界突围的共性逻辑:以地域文化为根基,通过跨行业融合激活消费潜力。兰州作为中医药、丝路文化与西北民俗的交汇地,赋予品牌独特内容禀赋。慈茶馆借中医药文化切入健康消费," 放哈 " 以方言、物产及旅游景观文化强化地域认同,二者以茶为媒介,将文化基因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这种跨界契合消费趋势。" 放哈 " 的甜醅子奶茶不仅复刻传统小吃,还助力甘肃农业产业化,推广皋兰软儿梨、陇西人参果等地方特产;慈茶馆的养生茶饮则带动黄芪、枸杞等中药材市场需求,延伸产业链价值。
更深层次看,两家品牌同时也助推了兰州经济与旅游发展。" 放哈 " 在陕甘青宁 120 家门店直接创造就业机会,品牌将西北小吃——燕麦发酵制成的甜醅子与新茶饮结合,年销量达 530 万杯,累计单品销量过亿,是各个门店的明星爆款产品,有效拉动当地餐饮消费。慈茶馆的文创联名则提升 IP 影响力,杯套饮品不仅创新演绎中医药文化,也显著提升了文创产品的销售转化率,成为本地文化传播与营收增长的新助力。
从 " 放哈 " 以甜醅子、软儿梨等地方食材唤起本地人的乡愁、为外地游客提供体验兰州风情的窗口,到慈茶馆将中医药智慧融入药食同源的饮品,并辅以独具匠心的文创设计,兰州茶饮正用一杯杯有文化、有温度的饮品,打动消费者的心。文化为根,创新为径,兰州本土茶饮不仅在市场中突围,更在全国树起了属于西北的文化标识。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 静 文 /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