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结束访华之旅,卢拉登机前送出13个字,俄乌同时收到特殊信号
据环球网报道,巴西总统卢拉于5月10日至14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在14日上午举行的记者会上,卢拉直言:“与中国走近,不害怕特朗普报复”。此言论在国际舆论场迅速引发关注,背后所反映出的国际关系新动态以及对俄乌局势可能产生的影响,值得深入剖析。
卢拉此番坚定表态有着深刻背景。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美国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给众多国家带来冲击。就巴西而言,美国频繁挥舞关税大棒,在农产品、工业制成品等多领域对巴西设置贸易壁垒,严重影响巴西相关产业发展与出口创汇。在此情况下,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市场广阔、需求多元,与巴西在经济结构上互补性强。巴西与中国走近,能拓展贸易空间、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升级,为巴西经济注入新活力。这是巴西基于国家发展长远利益做出的理性抉择,是对自身经济主权与发展道路的捍卫,而非无端畏惧外部压力就能改变。
卢拉(资料图)
在经贸领域,中巴合作成果丰硕且前景广阔。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规模持续攀升。如今,中国已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巴西亦是中国在拉美地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农产品方面,巴西优质大豆、肉类等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市场,满足中国庞大消费需求;工业领域,中国的机械设备、电子电器等产品凭借高性价比,在巴西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紧密,中国企业参与巴西交通、能源等大型项目建设,提升巴西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其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中巴经贸合作的稳健发展,为两国企业和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全球贸易自由化注入正能量。
金融合作层面,中巴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本币互换协议的签署,减少双方贸易投资中的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双边经贸往来便利化。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人民币和雷亚尔在双边贸易结算中的地位,也推动两国金融机构间更深入合作,为企业跨境融资等提供更多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在美元长期主导国际金融体系、频繁利用金融霸权对他国施加影响的背景下,中巴金融合作的深化,是对美元霸权的有力制衡,为构建更加公平、多元的国际金融秩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