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副校长身价超440亿,钱从哪来?

来源 | 中访网

作者 | 一杭工作室

5 月 13 日,话题 # 西北大学副校长范代娣成陕西首富 # 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公众关注。

当 " 大学副校长 " 与 " 陕西首富 " 两个身份重叠,舆论场掀起波澜:科学家经商是否背离学术初心?高校管理者坐拥巨额财富是否触碰制度红线?

事实上,巨子生物的核心技术专利归属清晰,范代娣在晋升副校长前已系统性退出企业实控岗位,其财富积累完全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合法框架。

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跃迁,更是中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里程碑。当 " 科学家清贫 " 的刻板印象被打破,当高校教授通过合规路径将论文变为生产力,范代娣的案例恰恰证明——知识的价值无需遮掩,商业的成功不必避嫌。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下," 大学副校长成为首富 " 非但不是悖论,反而标注着科技强国进程中,知识分子与时代红利的共振新高点。

1

身价超 440 亿,钱从哪来?

据《新财富杂志》的报道,根据 4 月 24 日收盘市值等维度统计,巨子生物创始人范代娣、严建亚夫妇因持股市值达 443 亿元成为陕西新首富。这或许是国内身价最贵的大学校长。她的钱从哪来?

据悉,范代娣和丈夫严建亚名下的巨子生物、三角防务两家上市公司。范代娣身价主要是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根据持股比例计算得来。据《新财富杂志》的报道,范代娣夫妇通过 juzi holding 持有巨子生物 56.5% 的股权;严建亚则通过三森实业、西安鹏辉以及直接持股等方式,合计控制三角防务 16.09% 的股权,穿透计算后,其实际持股比例为 13.77%。

范代娣与丈夫严建亚的商业版图,始于 2001 年。当时,他们以类人胶原蛋白的科研成果为基石,创立了巨子生物,由此开启了产业化发展的新征程。2009 年,巨子生物推出 " 可丽金 " 品牌,专注于抗衰、皮肤保养及修护领域,凭借专业品质迅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2011 年,巨子生物再接再厉,推出 " 可复美 " 品牌,该品牌成为国内首款获批二类医疗器械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

随着重组胶原蛋白市场的蓬勃发展,巨子生物凭借 " 可丽金 " 和 " 可复美 " 这两个核心品牌,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自 2019 年起,巨子生物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胶原蛋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之一,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拥有最大重组胶原蛋白产能的企业之一。2022 年 11 月,巨子生物成功登陆港交所,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招股书中,范代娣以巨子生物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兼首席科学官的身份亮相,其丈夫严建亚担任公司法人、董事长及总经理,女儿严钰博担任董秘一职。

近年来,巨子生物的业绩表现十分亮眼。据 2024 年业绩公告显示,公司收入达到 55.4 亿元,同比增长 57.2%;净利润 20.6 亿元,同比增长 42.4%;毛利率高达 82.1%,在行业内展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截至 5 月 14 日收盘,巨子生物市值达 871.2 亿港元(约 804.9 亿元人民币)。今年以来,巨子生物股价涨幅超 65%,成为范代娣夫妇身价攀升的核心驱动力。

除了巨子生物,范代娣夫妇还掌控着另一家上市企业西安三角防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三角防务 ")。资料显示,三角防务创立于 2002 年,是一家由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共同组建的大型专业化股份制军工锻造企业,主要服务于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核工业等五大军工集团,并于 2019 年 5 月 21 日在创业板上市,截至 5 月 14 日北京时间收盘,其市值已高达 140.9 亿元。

也就是说,范代娣不是因为当校长当成了首富,而是成为首富仍然被提拔为副校长。

2

体制内创业:政策支持下的突破

西北大学官网资料显示,范代娣 1994 年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博士毕业后,便进入西北大学工作,历任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院长。

对此,也有网友表示质疑,高校管理者能否经商?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在不变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前提下,成果完成人和参加人可以根据与单位的协议进行成果转化,并享有相应权益。这表明,只要符合法律规定,范代娣的科技成果转化行为是被允许的。

近年来,众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例如,浙江大学通过职务成果赋权改革,将部分所有权赋予科研团队,以成果作价入股,实现校企合作,共同攻克科研难题。

法律界人士也指出,国家相关部门已出台相关政策,允许高校教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兼职或停薪留职创新创业。因此,从法律层面来看,范代娣夫妇的做法并无不妥。

尽管如此,仍有部分网民心存疑虑,质疑巨子生物与西北大学是否存在直接业务关联,以及巨子生物的核心专利技术是否彻底脱离了公立高校的科研资源。更有网民认为,如果已经成为首富,就应当主动避嫌,不再担任副校长职务。

不过,资料显示,范代娣在今年 4 月担任西北大学副校长之前,已经从相关公司逐步退出。2023 年 7 月,她辞去了巨子生物执行董事职务,2007 年 7 月退出三角防务的自然人股东,2024 年 12 月又退出了三森公司。目前,范代娣仅是北京恒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但已不再在该公司任职。

3

科学家不必清贫,知识本应兑现价值

有业内人士认为,范代娣担任西北大学副校长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方面,这是对她个人在生物材料、无源医疗器械等领域所取得的杰出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借助她丰富的产学研经验,有望推动西北大学乃至整个陕西省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实现新的突破。陕西作为高教资源大省,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十分迫切,范代娣的副校长身份或许将为当地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将其视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范代娣的案例恰是我国科研成果转化和产学研融合取得显著成效的生动体现。她的经历表明,科学家不必困于清贫,知识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实现资本化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管理者也无需因财富而忌惮,只要在合规的框架内,商业上的成功完全可以反哺学术,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