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阴影下,黄仁勋远虑加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作者:毕安娣,编辑:赵晋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不断有新的数字,在提醒人们正在 " 见证历史 "。
仅仅在今天,中国已经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 84%,随后特朗普宣布把针对中国征收的关税提高到 125%,立即生效。且同时宣布,对 75 国给予 90 天的关税加征暂缓以及降低至 10% 的互惠关税,也立即生效。
34%、84%、104%、125% ……短短几天内的较量,让人眼花缭乱。
影响在迅速传导。CNBC 最新报道称,大大小小的企业都表示,大量货物有可能被直接丢弃在港口。
与此同时,英伟达却传来喜讯,白宫已经放弃将 AI 芯片出口禁令扩散到 H20 的计划,英伟达的股价大涨超 18%。
中国一直是英伟达的重要市场,也是近几年颇让其头痛的市场。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英伟达高端芯片在华的销售受到了限制。
难道英伟达靠 H20 可以抵抗关税影响?难道当衣服、鞋子、锅碗瓢盆在港口积压的同时,英伟达的芯片会不会受到波及?
仔细研究中美加征关税的范围之后,我们发现,英伟达的 AI 芯片在中国的售价可能不至于立刻翻倍,但地缘政治的影响下,这家 "AI 卖水翁 " 的中国生意注定要渡劫。
一
英伟达 AI 芯片在华是否会大幅度涨价,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一个笃定的 " 是 "。
先捋一下这次关税大战的时间线:4 月 3 日,美国出台对等关税政策,宣布对中国加征 34% 的关税,叠加此前两个月提高到 20% 的税率,此时税率已经是 54%。7 日,美国进一步威胁提高关税,将所有的 34% 替换为 84%,也就是说,税率直接加到了 104%。

中方也坚决进行反制行动,10 日中午 12 时开始,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也从 34% 提高到 84%。
也就是说,总体来看,商品从美国进入中国和从中国进入美国都变 " 贵 " 了,而且是前所未有的 " 贵 "。
但要说这对英伟达的影响,还需要注意一点:加征范围。
美国针对中国的 " 对等关税 ",有豁免清单,其中部分半导体产品暂时豁免。
早在 3 月,黄仁勋曾经回应关税问题,淡化了其负面影响,表示短期内加征关税的影响有限,长期来看,可能会让生产供应链进一步向美国转移。(当然,彼时还没有中国的反制行动。)
而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不分商品类型,看 " 原产地 "。对于芯片,晶圆制造地为主,封装测试地为辅,如果封装供需的成本超过总成本的 30%,则也有可能影响原产地的判定。传统封装一般不会触发这一点,比如在中国制造晶圆,在美国封装,一些先进封装的成本比较高,也有可能被判定为原产地美国。
总部在美国的芯片巨头,受冲击最大的实际上是英特尔。曾被推上 " 美国制造业救星 " 位置上的英特尔,其不少产品都是在美国进行晶圆制造,那么这些产品卖到中国,就要面临关税压力。
英特尔的供应链很复杂,不过芯片主要由台积电和三星制造和封装,从这个角度看,其受中国对美加征关税的影响没那么大。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美国政策的影响下,台积电、三星都已经在美国建厂,在美国本土做芯片封装。如果这些先进封装成本超过 30% 的比例,也会影响原产地判定。至于英伟达有多少产品受这一因素的影响,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所以,英伟达 AI 芯片在华售价有可能会上涨,但怎么涨还有待观察,至少不太可能是所有芯片一下就售价翻倍了。
二
可惜啊,说起中国市场,黄仁勋的烦恼远不止这些。
特朗普上任之后,把好多前任总统拜登的政策都废除了,但是针对高端芯片的 " 出口禁令 " 并不在其列。相反,一直有传闻称特朗普要进一步收紧该政策。外界普遍预计,特朗普将对 H20 也实施限制,这是英伟达应对 " 出口禁令 " 研发的 " 中国特供芯片 "。
2 月发布的英伟达 2025 财年(到 2025 年 1 月底)的业绩报告显示,2025 财年中国区收入 171 亿美元,较上一财年增长 66%。
这一变化主要拜赐于 DeepSeek。在 DeepSeek R1 之前,巨头的思路还是要用最好的、最先进的芯片,但 DeepSeek 为行业打开了思路。
此前,当 DeepSeek 公布推理模型成本,高盛大幅下调 2025 年全球 AI 服务器出货量预测(从 3.1 万台到 1.9 万台),叠加微软等公司暂停部分数据中心项目,引发了市场对算力过剩的担忧。
但黄仁勋一直努力告诉大众:算力需求只会越来越高。一些信号似乎在支撑这一点,除了 Meta 等大客户已经大手笔下单 Blackwell 之外,中国的巨头也不遑多让。The Information 报道,2025 年前三个月,包括字节、阿里在内的中国巨头大规模订购英伟达 H20,总金额高达 160 亿美元。
如果 H20 这样的芯片也被禁售,对英伟达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中国市场,特供芯片刚打开局面,眼瞅着就要折戟。
黄仁勋亲自上阵游说。就在 4 月 10 日,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透露,上周黄仁勋参与了特朗普在海湖庄园的晚宴。
知情人士透露,黄仁勋向特朗普政府承诺在美国投资新的 AI 数据中心,而白宫改变了酝酿数月的计划,暂时搁下了禁售 H20 的想法。
受这个消息的影响,叠加对英伟达股票的抄底行动(包括段永平),英伟达股价在北京时间 4 月 10 日突然来了个逆势大涨,涨幅高达超 18%。
先别急着为英伟达高兴。实际上,在今年初达到 140 美元的高位之后,英伟达的股价就一直处于巨大的震荡之中。就在前一日,还下探到了 97 美元。而这种震荡当中,很大的一个因素正是地缘政治与供应链风险。

从英伟达的股价波动当中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出,自从特朗普上任加上 DeepSeek R1 爆火,英伟达就在震荡当中股价下行。而特朗普的政策,往往又快又狠,让巨头难以招架。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实在难以预料。
只能说,英伟达远远还没有稳住,尤其是其在中国市场的种种努力究竟能不能持续看到成效,不确定性极大。
三
地缘政治愈演愈烈,英伟达也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长期风险:替代。
在中国科技巨头斥资 160 亿美元购买英伟达 H20 的另一面,是今年 1 月的一则消息。《金融时报》报道,字节计划 2025 年在中国购买价值约 400 亿元人民币(约合 55 亿美元)的 AI 芯片,是去年的两倍。
其中字节的国内半导体订单约有 60% 由华为、寒武纪等国产供应商供货,其余 40% 来自英伟达对华特供版。算下来,也就是说今年会有 240 亿元人民币用于采购国产 AI 芯片,高于用于英伟达对华特供芯片上的投入(160 亿)。
虽然此前有分析称国产 AI 芯片的性能尚不能完全与英伟达的产品比肩,尤其是在产品生态上,英伟达依然城墙高筑。但是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关税上升,供应链风险增大,英伟达的价格以及供应都包含未知数。
地缘政治的影响不仅在于涨价与否,在英伟达、AMD 等企业的上游,以台积电为代表的 " 后厨 " 也压力巨大。除了对中国整体加征关税之外,4 月 8 日特朗普还专门告知过台积电,如果其不在美国建厂,就将向其征收 100% 的高额关税。次日台积电股价应声下跌 3%,在那之前的 5 个交易日,台积电股价累计下跌超过 16%。
英伟达依赖台积电代工,但未提前锁定产能。而华为、寒武纪等国产芯片通过本土化供应链缩短交付周期,形成替代窗口期
在这种情况下,国产 AI 芯片势必进一步发力。且在全球 AI 行业从 " 大力出奇迹 " 的思维中解放出来之后,英伟达高端芯片的必要性正在经受考验。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国产 AI 厂商将是完全的 " 受益者 ",关税加征是双向的,很难有哪家企业是 " 全链路国产化 " 的,这也意味着其研究和生产的设备、原材料等,也会遭遇地缘政治的冲击。
作为一个高度全球化分工的行业,半导体在任何国家都尚未实现 " 内循环 "。只是正如在美国的限制下,华为和 DeepSeek 都反而不得已实现了创新突破,贸易战之下,中国企业也不会放弃继续前行。
更为深刻的一个长期影响,是英伟达在地缘政治影响下若利润空间被压缩,是否会对其研发投入产生连锁反应。
英伟达一直不停地更新架构,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2025 财年英伟达研发支出为 129.14 亿美元,同比增长 48%。但是此前英伟达的毛利率已经有所下降。摩根士丹利指出,英伟达为规避美国出口管制而设计的合规芯片(如 H20),要额外投入约 15 亿美元用于架构调整和供应链适配。
如果利润率进一步收窄,英伟达可能被迫削减对 Blackwell Utra 架构、量子计算芯片等长期项目的投入,甚至影响针对 " 对华特供 " 芯片的投入。
英伟达究竟要如何应对地缘政治的挑战?复杂的供应链布局能给英伟达带来多大的弹性?中国企业还会、还能继续拥抱英伟达吗?特朗普给黄仁勋又将提出什么新的难题呢?
我们不仅正在见证历史,新的 " 见证历史 " 时刻还在持续发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作者:毕安娣,编辑:赵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