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哈管道没戏了?中方大使提出两个现实问题,俄罗斯很难解决
关于中俄天然气合作,一直是外界关注的话题。就在不少人以为“中俄哈天然气管道项目”基本敲定时,中方给出了否定答案。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最近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表示:通过哈萨克斯坦天然气管道向中国输送俄罗斯天然气是不现实的。
这一表态无疑让外界对中俄能源合作的下一步产生了诸多猜测。我们不妨站在现实和战略的角度,深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个项目推进不下去?张大使所说的两个问题,到底意味着什么?又释放了哪些深层信号?
俄罗斯推进中俄哈天然气管道,其实不难理解。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大幅减少,损失惨重。面对西方制裁,俄罗斯迫切需要开辟替代市场,而中国是唯一一个体量足够、需求稳定的能源大买家。
目前,俄中之间只有“西伯利亚力量一号”在稳定供气,而“西伯利亚力量二号”因涉及蒙古、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于是俄方想出一条“抄近路”的方案——借助中亚已有的中哈管线网络,把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输送到中国。
对俄罗斯而言,该管道项目的好处显而易见:成本低、见效快、不必新修上千公里的管道。而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该管道同样好处多多:一方面,哈国可以通过该管道项目获得可观的过境费和基础设施投资;另一方面,该管道项目也能让哈方通过扮演“桥梁”角色,在中俄之间提升自己的战略地位。
因此,俄罗斯的这一想法率先得到了哈方的支持。不久前,哈方面明确表示,已在“原则上”与俄方就管道相关事宜达成共识,还表示将“全力支持”该项目推进。
但中俄哈天然气项目事关三国,只有俄哈同意显然不够,关键的决定权,在中国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