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 “我会永远偏爱这些微不足道的永恒”

“我会永远偏爱这些微不足道的永恒,——晾衣绳上水珠坠落的弧线,猫咪胡须沾着牛奶的模样。”

摄影是一种感知世界的方式。

我看到有那么多的人,正在捕捉着现实裂隙中迸出的一丝诗意,并忠实地用镜头将它折叠进二维相纸。

就这样,在拍摄时间不经意的缝隙里,悄悄生长出来了岁月质感。

情绪使生命更加鲜活有力,也在每一次快门中重塑着自己对世界的感知。

1.环行的人:「环行地」摄影社区影像年展

朋友H说,这个展值得去看。我相信朋友的审美,等走到展览现场,原来策展人是一万兄。果然很棒,一次性满足的看完了这么多来自于「环行地」社区的创作者们的作品。策展思路也很清晰,墙上开窗的设计,地上贴的环行地logo的巧妙圆心位置,都会让人会心一笑。

这个展览上的作品都出自一万兄创建的「环行地」社区,正如他所说:“在「环行地」社区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不受限于任何特指的群体概念,也不受限于所谓的风格差异。他们共生于社区里,用自己的思想和视野去拓宽社区内的每一个个体的认知边界,形成更多元更纯粹的表达力的释放。”

这个展在上海群艺馆展出,非常完美的呼应了它的名字: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这就是群众的艺术。这也让我想起博伊斯的创作理念:“人人都是艺术家。”

去直面生活,去按动快门拍摄的人,那怕只有一张作品,这张照片对于ta而言,也是“摄影”。

因为这是野生而纯粹的摄影,是自发的为了纪录,而非炫技。

「环行地」摄影社区影像年展【免费】

展期 |2025年4月18日- 6月2日

时间| 09:00-17:00 * 无需预约,免费参观,周一不闭馆

“幸福的本质不是惊天动地的狂喜,而是持续收集微小快乐的能力。”

2.深濑昌久

深濑昌久是1934年出生的人,他也是日本战后摄影的重要人物。事实上,他算是一个‘摄二代’,家里有一个祖传的照相馆,但他个性反叛,走上了自由摄影师之路。拿起了相机拍摄爱人的深濑昌久开启了“私摄影”时代,也成就了他的《洋子》系列作品。

但他最值得反复观看的,还是《鸦》系列。

深濑昌久大约用前后用了6年的时间拍摄《鸦》,摄影集在2010年的《英国摄影期刊》评选中荣登第一。

1976年,深濑昌久离婚了。

他失去了凝视的对象,也失去了创作的主题和唯一的缪斯——洋子。

这段婚姻的终结将深濑推向了精神的断裂点。他逃离东京,踏上一场没有目的地的旅程,仿佛是在试图逃离自己。

最终,他来到了北海道的襟裳岬——日本风力最强的荒凉之地。那里风大雾浓,乌鸦盘旋,是自然与人心都难以安放的边缘地带。

本是为埋葬过往,可在北海道襟裳岬的浓雾里,等待着他宿命般的黑羽。

一个孤独的人,在另一个世界的边缘,遇见了一群同样孤独的鸟。

它们栖居于人类社会的阴影之中,被厌弃、被驱逐,却依然自由地飞翔。深濑在它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漂泊、警惕、倔强,又充满某种不可言说的生命力。

当他的镜头与乌鸦的瞳孔仅隔两米时,深濑昌久第一次在取景框里看清了自己的倒影。

那些被世人唾弃的"不祥之鸟",在他按下快门的瞬间化作千万个自我。

深瀬昌久:“我距离它不过2米,但心里很平静,我不怕乌鸦。不可思议的是,它一看到镜头便发出‘哇~’的叫声。

于是,我也变成了一只举着相机的乌鸦,在浓雾中追逐着这些高高低低飞来飞去,一会儿隐身一会儿现身的‘黑朋友们’。”

《乌鸦》系列由此诞生——那不仅是一部摄影集,更是一场关于失落、自我重构与生命流动的视觉独白。

这些照片是孤独的。

但我想有时候,孤独也是一种幸福。

「私景」深濑昌久作品展【免费】

地址:富士影像共享空间·上海

时间:10:00-20:00

——·——

同时期上海摄影展:

1.闫家成 |平凡简史~6月22日闭展

2.川内伦子 | 遥远闪亮的星,在手中闪烁

地点:Fotografiska(光复路127号)~6月22日闭展

3.上海:摄影之都 1910s-2020s

地点: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6月8日闭展

4.反转·凝视 ——女性收藏,新的视角

地点:塞万提斯图书馆(安福路208号) ~7月27日闭展

5.铃木理策 | HANA花

地点:SIGMA SHOWROOM 适马展厅~6月22日闭展

——·——

"生命的意义往往藏在那些被认真对待的日常碎片里。"

要记得,你是自己的光阴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