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街,一个院子,一生电影:瓦尔达的达盖尔街
原创 巴黎市博物馆联盟 巴黎市博物馆联盟

她
是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先驱,
是女性主义电影的先行者。
她用摄影与电影,
编织出半个世纪的巴黎记忆。
她以日常为画布,
将生活转化为影像诗篇。
她是独立而自由的艺术家,
更是这个时代不可复制的灵魂。
她就是
阿涅斯·瓦尔达
(Agnès Varda)
阿涅斯·瓦尔达的巴黎:
此处,彼处
Le Paris d'Agnès Varda
de-ci, de-là
2025年4月4日-8月24日
巴黎市博物馆联盟旗下的卡纳瓦莱-巴黎历史博物馆(Musée Carnavalet - Histoire de Paris)重磅呈现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专题展览“阿涅斯·瓦尔达的巴黎: 此处,彼处”,聚焦这位法国电影新浪潮开创者在巴黎的艺术生涯与生活空间,以达盖尔街 (rue Daguerre) 为起点,展开一场对瓦尔达创作世界的全新探索。从她亲手改造的大院工作室,到镜头下的巴黎众生;从剧照摄影、先锋电影到影像装置,她用一生与这座城市对话。展览通过大量珍贵图像与档案,呈现她丰富多元的艺术实践,以及她如何将个人生活与创作紧密交织,并见证她作为女性艺术家留下的独特印记与深远影响。 (视频来源Agnès Varda, Les Plages d’Agnès, photogramme, 2007 © Ciné-Tamaris)

接下来,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瓦尔达的巴黎,
感受她与这座城市的深情对话。
01.
大院儿工作室
生活剧场与创作基地
我不是住在巴黎,我住在巴黎十四区。
——阿涅斯·瓦尔达
从1951年起,直到2019年去世,瓦尔达始终住在同一个地方:巴黎14区的的达盖尔街(Rue Daguerre) 86号,这个位于蒙帕纳斯的住宅与工作空间既是瓦尔达生活日常的延伸,也是一座影像实验的舞台。

◥ Agnès Varda, Valentine Schlegel et Frédérique Bourguet à Montmartre, Paris 18e, 1948-1949 © Succession Agnès Varda
1928年,瓦尔达出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战争时期与家人居住于法国南部的塞特(Sète)。1943年,15岁的她初次来到德军占领下的巴黎,当时这座城市在她的眼里显得格外冷漠而沉重。战后,她进入卢浮宫学院修读艺术史,但很快,她决定成为一名摄影师——这是一个既需动脑又需动手的职业,正好契合她对创造与实践的双重热爱。
1951年,年仅23岁的瓦尔达在父母的帮助下,购入了达盖尔街86号的两间破旧店面。这一街区当时聚集着许多工匠与艺术家,充满艺术气息。她与当时的伴侣、陶艺家瓦朗婷·施莱格尔 (Valentine Schlegel) 一起搬入,楼下原先的画框作坊被改造为暗房;光线充足的阁楼则被改为摄影棚,另一间店面作为施莱格尔的陶艺空间,后院还临时收留了一对逃离西班牙内战的Llorca夫妇。
镜头之外的故事

◥ Agnès Varda, Autoportrait dans son studio, rue Daguerre, Paris 14e, 1956 © Succession Agnès Varda
瓦尔达将自己的摄影棚布置在楼上阳光充足的阁间——对她而言,自然光是最美的光。木地板泛着温润的色泽,墙上挂着的一对天使翅膀,常常被用作与朋友们拍照时的趣味道具。房间里摆放着的长凳和摇椅供模特使用。一幅由安德烈·博尔德里 (André Borderie) 创作的抽象画置于画架之上,亚历山大·考尔德 (Alexander Calder) 设计的动态吊饰则悬挂于天花板下。
在这里,瓦尔达为邻居、艺术家朋友们以及剧场演员们拍摄过许多风格朴素、不加修饰的肖像。1954年,她还在这里举办了首次个人摄影展;随后更是在此拍摄了自己早期电影中的几个镜头。
这处藏在闹市中的庭院渐渐成了开放的生活与创作空间——被瓦尔达亲切地称为“大院儿工作室” (cour-atelier)。

◥ Agnès Varda, Noyé, 1950 © Succession Agnès Varda
自1950年代初期,瓦尔达的作品就开始出现在一些群展中并受到关注。在这幅命名为“溺水者”(Noyé)的作品中,一个雕塑头颅伏在井沿上,预示着瓦尔达美学风格的确立 —— 既日常又奇异,既诗意又陌生。
02.
镜中人,城中影
瓦尔达的拍摄纪事
我喜欢艺术家们伪装、掩饰、扭曲现实。
——阿涅斯·瓦尔达

◥ Agnès Varda, Alexander Calder devant son atelier, Paris 14e, octobre 1954 © Succession Agnès Varda / 2025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DAGP, Paris
1950年代,瓦尔达的朋友让·维拉尔 (Jean Vilar)开始执掌新成立的法国国家人民剧院 (Théâtre National Populaire),他聘请瓦尔达作为剧院官方摄影师,负责用镜头记录台前幕后的日常。在剧院工作的十年间,瓦尔达也逐渐在巴黎艺术圈中声名鹊起,开始承接越来越多的摄影报道与肖像拍摄。
她常以巴黎街头为背景,在镜头中营造出既幽默又奇异的画面,有时甚至带着几分阴郁。她曾在一堵破旧斑驳的墙前面为摄影大师布拉塞(Brassaï)拍摄肖像,也曾把大导演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带到巴黎旧城墙的瓦砾堆前进行拍摄。



◥ Hubert Knapp (réalisateur), Thym laurier et céramique, diffusé le 17 décembre 1954, Montage d’extraits, Archive INA
镜头之外的故事

◥ Agnès Varda, Fellini à la porte de Vanves, Paris 14e, mars 1956 © Succession Agnès Varda
当时正在巴黎宣传新片《大路》(La Strada) 的费里尼,欣然接受了瓦尔达的拍摄提议。于是瓦尔达开着自己的雷诺4CV小车,从凯旋门旁的拉斐尔酒店接上费里尼,一路驶向巴黎南端旧城墙遗址的瓦砾堆中。镜头中的费里尼从碎石中“浮现”出来,配合瓦尔达喜爱的视觉文字游戏,化身为她荒诞构图中的角色之一。
多年后,瓦尔达回忆起那天的拍摄,说费里尼是一个“沉静、微笑又有耐心”的人。
《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Cléo de 5 à 7) 是瓦尔达最重要的影片之一,一部以女性视角展开的心理旅程,也是一幅巴黎的现实速写。影片以“实时时间”拍摄,90分钟内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城市中游走的心理旅程——病痛的恐惧与都市的疏离感交织成一幅焦虑而真实的画面。1967年,为了呼应越南战争,阿涅斯·瓦尔达再次拍摄巴黎——镜头与片中人物的情绪同频共振。一位精神濒临崩溃的母亲,将巴黎老城区的拆迁,错认成了美军对河内的轰炸,在现实与幻想的交织中,私人记忆与政治现实产生强烈的震颤共鸣。

◥ Photographie de Liliane de Kermadec, Corinne Marchand sur le tournage du film d'Agnès Varda Cléo de 5 à 7. Cléo au café du Dôme, Paris 14e, 1961. Liliane de Kermadec © Ciné-Tamaris
03.
达盖尔街的日常
家庭、影像与艺术的交汇点
那是一座欢乐的房子,充满了各种活动、声响与音乐的交织。
——罗莎莉·瓦尔达 (Rosalie Varda)
瓦尔达的女儿

◥ Photographie de Robert Picard, Valérie Mairesse, Robert Dadiès et Agnès Varda sur le tournage du film d’Agnès Varda L’une Chante, l’autre pas, 1976. Robert Picard © Ciné-Tamaris
1959年,电影导演雅克·德米成为瓦尔达的伴侣后,搬入达盖尔街,与瓦尔达和她的女儿罗莎莉共同生活。这处院落被重新装修改造,依然是他们重要的工作与生活场所,接待了更多与电影相关的朋友,瓦尔达的许多户外拍摄都是在此进行。
在《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取得成功后,瓦尔达接受了摄影师弗兰克·奥尔瓦特 (Frank Horvat)的邀请,拍摄了一组时尚写真(1962年)。她还在大院儿拍摄了一些未完成电影的演员肖像,如La Mélangit (1961)和《圣诞卡罗尔》(Christmas Carole, 1966)。她邀请了凭借《去年在马里昂巴德》(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崭露头角的德尔芬·塞里格(Delphine Seyrig)入镜,并在凯瑟琳·德纳芙(Catherine Deneuve)为雅克·德米的电影《瑟堡的雨伞》(1964)造型试镜时,为其拍下了记录影像。此外,达盖尔街大院儿也出现在瓦尔达的作品中:在《创造物》(Les Créatures, 1965)中作为衔接镜头的背景,以及在未完成影片《纳乌西卡》(Nausicaa, 1970) 中作为两个场景取景地。
镜头之外的故事

◥ Agnès Varda, Rue Mouffetard, Paris 5e, 1957 © Succession Agnès Varda
1957年2月,瓦尔达拍摄了当时的贫困街区穆府塔街(Rue Mouffetard)市场中忙碌的人们。她将这些照片冲印后贴入一本黑色大册子,命名为《穆府的歌剧》(L’Opéra-Mouffe)。1958年,怀孕中的瓦尔达再次回到穆府塔街,拍摄了一部短片,用温柔而沉静的镜头凝视街头人物,尤其关注那些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群。这种对底层日常的细腻凝视,也贯穿了她的整个创作生涯。
1970年代以后,瓦尔达的创作逐渐走向更为个人化和实验性的路径。她不断在不同的媒介之间穿梭,从长片、短片到纪录片,从摄影、剪贴到影像装置——达盖尔街不再只是她的生活据点,更成了一个思想实验场。在这个混合着家庭喧嚣与创作寂静的空间里,她不断拓展艺术的边界,也在悄然酝酿着一种跨越电影、美术、社会介入的新型创作方式。

◥ 展览现场 © Pierre Antoine / Paris Musées /Musée Carnavalet – Histoire de Paris
04.
影像之后,余光犹在
瓦尔达的艺术遗产
对我来说,思绪跳跃、话语反复——说了这个,又说那个,甚至全然相反——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正因为不执着于唯一的叙述角度,反倒让我觉得少了些束缚。”
——阿涅斯·瓦尔达
《阿涅斯谈瓦尔达》(第二版)
巴黎La Martinière出版社,2023

◥ Collier Schorr, Agnès Varda dans sa cour rue Daguerre, Paris 14e. Séance pour Interview magazine, 22 juillet 2018, n° 521.Courtesy Collier Schorr
晚年的瓦尔达,已不仅仅是一位电影导演或摄影艺术家,她的形象更像是一位走在艺术边界上的老顽童。穿着印花衬衫、染着紫红色头发,她出现在各大展览、影展和公共演讲场合,一边分享创作的点滴,一边用她特有的幽默和洞察力,向世界传达艺术与生活不可分割的信念。
知名摄影师们争相为她拍摄肖像。即便是背影、或是藏在红色毛皮大衣后,她都能被一眼识别——娇小的身材、圣女贞德式的发型与双色头发,成了她独特的视觉签名。此时的瓦尔达,早已不只是与达盖尔街相关联的人物,更成为了这个她居住近七十载的庭院的象征。那里见证了她艺术生涯的无数次变革与自我重塑。

◥ Agnès Varda, Boulevard du Montparnasse, Paris, mars 1956 © Succession Agnès Varda
瓦尔达很早就表达出对女性主义和生态议题的关注。在《一个唱,一个不唱》(L’une chante, l’autre pas)中,她写下了女性自主与命运的赞歌;在《拾穗者》(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中,她透过镜头追踪拾荒者的生活,并将自己也视为“影像拾荒者”。她从不以说教的方式陈述立场,而是以温柔、平视、深情的方式,把被忽视的世界还原成值得被聆听的故事。这一切,让她不仅影响了无数电影人,也走入了当代艺术的核心——她在威尼斯双年展、巴黎国立高等美院、洛杉矶的当代艺术馆展出作品,年轻一代艺术家和创作者也不断引用她的影像与语言,将她视作跨媒介创作与社会关怀的典范。
瓦尔达离开后,达盖尔街的住所成为她生活与创作记忆的保管所,而她留下的影像、声音和文字,仍然不断被人回望与重访。这个展览,正是在这一回望中展开——如何用艺术深入生活,又如何用生活滋养艺术。
这个展览不仅是对瓦尔达作品的重温
更是一次与她精神的再次相遇
她用生活写电影、用电影说生活——
温柔而坚定地提醒我们:
艺术,从来不是远方,
它就在眼前每一个呼吸里。




◥ 展览现场图片 © Pierre Antoine / Paris Musées /Musée Carnavalet – Histoire de Paris
参观信息
展览名称:“阿涅斯瓦尔达的巴黎:此处,彼处”
Le Paris d'Agnès Varda, De-ci, De-là
展览地点:卡纳瓦莱-巴黎历史博物馆
Musée Carnavalet - Histoire de Paris
展览日期:2025年4月9日-8月24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 - 18:00;周一闭馆
票务信息:全票15欧元,优惠票13欧元,18岁以下免费
购票网站:www.billetterie-parismusees.paris.fr
详细地址:23 rue Madame de Sévigné, 75003 Paris
历 史 · 建 筑 · 时 尚
绘 画 · 文 学 · 考 古
巴黎博物馆联盟旗下拥有14家博物馆,藏品总数达100万件,是了解巴黎城市历史和文化艺术的窗口。并持续举办各式特展、出版各类专业刊物,肩负着推广与保护其馆藏的使命。
《一条街,一个院子,一生电影:瓦尔达的达盖尔街》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