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反华急先锋”想当联大主席?中国发出灵魂拷问,俄罗斯投反对票

据环球网消息,近日,德国前外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获得联合国大会第80届主席候选人的提名,激起中俄两国的强烈反应。这位被欧洲媒体称为"反华急先锋"的绿党政治人物,其竞选资格正在接受二战胜利80周年这个特殊历史节点的全方位检验。

贝尔伯克的政治履历充满争议点。作为德国首位绿党出身的女性外长,她以对华强硬立场著称,曾公开宣称中国"在经济和军事层面支持俄罗斯威胁欧洲安全",在欧盟加征中国电动车关税的讨论中,她更是直言要"反制中国倾销",甚至抛出"中德能合作就合作,不能合作就独立"的对抗性言论。这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与联合国倡导的多边主义精神形成鲜明反差。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家族背景——媒体披露她是"纳粹分子的孙女",且本人对祖父的"英雄事迹"表现出异常骄傲。虽然血统不应成为评判政治人物的唯一标准,但在俄德历史恩怨未消的背景下,这样的身份标签无疑加剧了俄罗斯的警觉。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第一副代表波利扬斯基的发言直指问题核心。他批评提名贝尔伯克是"对联合国这一全球性组织的蔑视",认为她"缺乏专业能力,立场偏见严重",根本不具备"推动和平与对话的能力"。这种罕见的外交强硬表态,反映出俄罗斯对德国政治人物历史观的高度敏感。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两个月前,中俄两国元首刚在莫斯科签署《关于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其中特别强调要"防止反人类的纳粹主义和种族优越主义思潮卷土重来"。这种时间线上的微妙衔接,让贝尔伯克的提名更显意味深长。

中国的外交反击同样精准有力。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提出的"灵魂三问"直击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候选人是否准备好抵御单边主义?是否能维护联合国真正地位?是否能站在全球发展中国家立场推动南北平衡?这三个问题看似平和,实则揭露了西方国家长期把持国际组织话语权的现状。回望2025年2月联合国安理会涉乌表决时,中俄曾罕见地与美方共同投下赞成票,展现出大国协调的可能性。但这次在原则性问题上的坚决反对,表明中俄在维护二战胜利成果方面不存在妥协空间。

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历史节点,发展中国家对西方长期垄断重要国际职位的不满日益凸显。2024年12月联大暂停俄罗斯人权理事会成员资格时,中国代表张军就曾指出"个别国家一边声称主张和平,一边热衷制造集团对抗"的矛盾做法。如今贝尔伯克的提名案,恰似这种矛盾的延续。德方若执意推动这位带有明显意识形态偏见的候选人,不仅会加剧联合国内部分裂,更可能破坏2025年2月以来各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形成的脆弱和平共识。

80年前,中苏两国人民为战胜法西斯主义付出巨大牺牲;80年后,中俄共同捍卫的不仅是历史真相,更是建立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基础上的国际秩序。当德国提名具有争议历史背景的候选人时,本质上是在试探战后国际秩序的底线。中国通过"灵魂拷问"展现出的,不仅是外交智慧,更是对多边主义真谛的坚守——联合国不应成为某个国家或集团的政治工具,而应是促进文明对话的平台。

这场围绕联大主席人选的较量仍在继续,但其意义已超越个别职务的争夺。它既是对联合国改革方向的拷问,也是对全球治理体系能否保持中立的压力测试。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需要的是桥梁建造者而非意识形态斗士。正如2025年5月中俄联合声明所强调的,唯有"坚守永不磨灭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培养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担当",才能真正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环境。贝尔伯克能否跨过这道历史与现实的复合型考题,考验的不仅是她个人的政治智慧,更是整个西方世界的战略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