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纷纷加码电解质水,这个品类会是经销商的救命稻草吗?
烈日下,成箱的饮料堆积在仓库角落,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正悄然逼近临期线。一位经销商蹲在货架旁,手机里不断弹出品牌方的催款消息和商超的压价通知,额头上的汗珠混着焦虑砸向地面——这是当下无数饮品经销商的缩影。他们卡在品牌方与消费市场的缝隙之间,利润被反复压榨,生存空间日益逼仄。

曾经高毛利的产品如今缩水,成本却像滚雪球般膨胀:仓储租金连年跳涨,货车司机的工资翻倍,品牌方 " 先打款后发货 " 的铁律让资金链绷紧如弦。更致命的是,电商平台和商超绕过经销商 " 裸采 ",一瓶饮料的终端价比进货价还低,窜货、甩卖、价格倒挂的乱象像多米诺骨牌般击穿市场秩序。而品牌方的压货指标仍在疯狂加码,年年增长的销售任务压得人喘不过气,完不成便扣返点、断合作,甚至有人咬牙借高利贷填坑,只为保住代理权。

渠道的碎片化更让传统经销商手足无措。商超客流锐减,社区团购和即时零售却凶猛蚕食市场,货架上的饮料还没捂热,消费者已转向直播间秒杀或外卖 30 分钟达。仓库里,保质期仅剩三个月的乳品堆成小山,临期损耗率飙升,而品牌方的新品仍在源源不断压来。不少经销商自嘲道:" 我们像是一群困在旧地图里的人,拼命奔跑,却找不到新大陆。"
这边经销商的库存积压利润萎缩,那边品牌方并没有收缩战线而是加速推新,一时间,电解质水赛道硝烟弥漫。

去年,统一重启海之言系列,不仅增加了产品口味,还新推出了海之言等渗电解质水。这款等渗电解质水一经上市,就凭借其性价比收获了广大消费者的一众好评。农夫山泉在推出紫色助眠尖叫的同时又推出了尖叫专业等渗系列饮料,其中特别添加海盐成分,入口有淡淡的咸味,更加贴合运动后补充电解质的需求。康师傅也不遑多让,推出无限 · 电 " 电解质水,加入战局。

除了电解质水,品牌们在功能饮料领域也打的火热。就在 2024 下半年,统一就更新了旗下功能饮料 " 焕神 "。统一在将产品容量升级为 1L 提高性价比的同时,还承诺产品不含防腐剂,咖啡因均来自大自然。价格上,这款焕神不用开盖扫码抽奖等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仅需用支付宝碰一下支付就能 1 元乐享 1L 装,对消费者来说真是赚麻了。
无独有偶,今麦郎也对旗下的功能饮料 " 天豹 " 进行了焕新。据悉,在产品成分上,升级后的天豹特别添加了长白山人参与小分子肽,主打 " 更持久、长续航 "。价格推广上,今麦郎推出 " 一瓶 5 元,+1 元可再得一瓶 " 的销售政策。相较于需要碰概率的抽奖,还是 6 元两瓶更实在些。
以上可见,品牌们纷纷加码电解质水赛道,那么,2025 过去一半,这个品类经销商还值得做吗?电解质水能否为经销商带来动销?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预测 2029 年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规模达 281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1%。
总的来看,电解质水市场前景仍在,并且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

首先不同配方的电解质饮料,可以满足消费者多种多样的需求。一些含肌酸、氨基酸的功能饮料,可以促进肌肉修复和能量代谢,适合运动人群。一些功能饮料添加维生素 C、B 族、抗氧化剂等,可以增强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适合有健康管理需求的人群。

其次是电解质水的适用场景在扩大。电解质水近年来功效发展的更加细分,举例来说,现在一提起电解质水不再仅仅是刻板印象中的只能补水,而是可以兼顾平衡体液与代谢、补充身体所需微量元素等。当你运动完,身体大量出汗口干舌燥,单喝白水可能觉得不够解渴,这时候来一瓶装电解质水,立马状态回来。包装设计上,功能饮料厂家愈发注重产品便携性,不断满足消费者健身、通勤、户外等场景即时饮用的需求。
价格上,品牌们上新纷纷大力推出优惠活动吸引消费者,如上文提到的一元购、第二瓶 1 元等活动。并且在产品容量上逐渐有增大趋势,使得功能饮料产品更具性价比。
从市场需求看,功能饮料在熬夜、驾驶、运动等场景的刚需性未发生根本动摇。头部品牌如红牛、东鹏特饮依托成熟的渠道网络,在加油站、便利店等终端仍能维持 25-40 天的较快周转周期,对经销商而言依然是引流型品类。
但收益的背后仍然伴随着风险。为抢占货架,品牌方强制要求高库存,,若终端动销不足,易导致临期损耗。
功能饮料可以做,但对于经销商来说要精细选品,优先代理渠道管控严格、终端网点匹配度高的品牌,避免盲目追逐 " 高增长 " 概念。一些缺乏品牌力的新品需依赖高额促销费用,易陷入 " 进货 - 滞销 - 甩货 " 恶性循环。功能饮料的走量能力较强,但若品牌方过度压货或渠道失控,反而会成为资金黑洞。
对经销商来说,功能饮料无疑是当下一个较好的选项。
虽然这个品类也难逃市场变卷的命运,但是仍有一定的前景。
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如何在时代、市场、消费者的交汇中选择利润更高的产品,对经销商来说或许是永恒的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全食在线 ",作者:百万食饮人都在看,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