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黎巴嫩军力报告
黎巴嫩共和国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海岸线长 220 公里,国土面积 10452 平方公里。
黎巴嫩全国分 8 个省:贝鲁特省、山区省、北方省、南方省、贝卡省、纳巴蒂耶省、阿卡省、巴尔贝克—希尔米勒省。
黎巴嫩 2024 年人口总数为 580 万人,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法语、英语。居民中有 5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
公元前 2000 年黎巴嫩地区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统治,7 世纪初并入阿拉伯帝国,1517 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
1940 年 6 月法国向纳粹德国投降后,黎巴嫩被德、意轴心国控制。1941 年 6 月英军在自由法国部队协助下占领黎巴嫩,同年 11 月自由法国部队宣布结束对黎巴嫩的委任统治。1943 年 11 月 22 日黎巴嫩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 年 12 月英、法军全部撤离黎巴嫩。1975 年 4 月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因国家权力分配产生的矛盾激化,黎巴嫩内战爆发。1989 年 10 月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议员达成《塔伊夫协议》,重新分配政治权力,1990 年黎巴嫩内战结束。
黎巴嫩内战前曾享有中、近东金融、贸易、交通和旅游中心的盛名,但 16 年内战加之以色列入侵,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 1650 亿美元。后由于地区形势持续动荡,其经济复苏计划受挫,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黎巴嫩经济形势渐入困境,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债务攀升,经济发展陷入停顿。
黎巴嫩矿产资源少,且开采不多。矿藏主要有铁、铅、铜、褐煤和沥青等。黎巴嫩公路里程 7300 公里,其中高速或快速公路约 530 公里。铁路里程 402 公里,但是除贝鲁特—谢卡段外,其余因战乱破坏而被废弃。主要机场为贝鲁特国际机场,主要港口为贝鲁特港、的黎波里港和赛达港。

黎巴嫩政府军总兵力大约 5 万多人,由海、陆、空三军组成,其中陆军兵力 4.8 万人,空军兵力 1600 人,海军兵力 1100 人,另有还有内部治安军约 1.3 万人,真主党武装大约 5000 人。黎巴嫩 2024 年 GDP 总量为 179 亿美元,军费开支 4.7 亿美元。
黎巴嫩陆军总兵力 4.8 万人,编为 5 个作战司令部(贝鲁特、贝卡谷地、黎巴嫩山、北部、南部),共有 1 个突击团、3 个装甲团、11 个机械化旅、1 个空降团、1 个陆战突击团、1 个总统卫队旅、3 个炮兵团和 1 个后勤旅。
黎巴嫩陆军主要装备有坦克 300 多辆,其中 92 辆 M48 型坦克,10 辆 M60 坦克和 232 辆 T-54/55 坦克。装甲车 1500 多辆,其中 32 辆 M2A2 布莱德利步兵战车,1274 辆 M113 装甲输送车。大口径火炮 300 多门,其中 12 门 M109 自行火炮,11 门 BM-21 火箭炮和 300 门牵引火炮。另外有 110 多门 M40A1 无后坐力炮,57 门 ZU-23-2 牵引式高炮,单兵防空导弹和单兵反坦克导弹若干。

黎巴嫩海军总兵力 1100 人,装备水平孱弱,只有 13 艘巡逻艇和 2 艘坦克登陆艇,以及其他的小艇。
黎巴嫩空军总兵力 1600 人,建有 4 个基地,主要负责黎巴嫩的领空安全与支援地面的作战。
黎巴嫩空军主要装备 6 架 EMB-314 教练机,3 架斗牛犬教练机,3 架赛斯纳 -208 小型运输机,48 架直升机和少量的无人机。
黎巴嫩真主党武装是一支较为强大的非国家武装组织,是黎巴嫩一支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并且真主党武装属于非政府武装,其军事行动不完全受黎巴嫩政府控制。真主党长期接受伊朗支持,真主党武装人员训练有素、身经百战,具备较强的作战能力,具备较强的游击作战能力和一定的不对称作战优势。
真主党武装拥有包括战术弹道导弹、防空导弹、反舰导弹、无人机、反坦克导弹等在内的现代武器系统,大约有 12 万 - 20 万枚火箭弹和导弹,部分武器直接或间接源自伊朗等国。真主党武装经常活跃在与以色列的冲突中,曾给以色列造成不小的麻烦。

黎巴嫩的军事实力还是比较弱的,正规化建设严重不足,装备水平不高,而且和以色列等周边的军事强国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虽然真主党武装等能够在游击战等非常规作战中给以色列造成不小的麻烦,但无法改变根本的力量对比。
本文由上甘岭的旗帜原创,欢迎关注、点赞、收藏、分享,带你一起长知识!
欢迎大家订阅,内容持续更新中。。。